日立:“百年老店”的新能源布局
“日立現在在中國主要有3個正在開展生態城市合作的項目,分別為天津、廣州和大連。
未來可能還會與5個地區進行這方面的合作,目前還在商討當中”
《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王東? | 北京報道
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日本鋼鐵在世界處于壟斷地位的話,80年代其家電產業開始興盛,90年代汽車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行業。進入21世紀以后,日本產業重心開始向節能、環保、新能源方面升級。
“百年老店”日立公司一直站在了變化前端。在重工業時代,日立公司在發電機、成套設備制造方面擁有強大的技術能力,在家電時代,連中國人都知道日立牌電視機。
在如今的新能源時代,日立公司打算如何立身?在中國市場又有哪些戰略布局?《瞭望東方周刊》專訪了日立制作所專務執行董事兼研究開發本部本部長小豆畑茂先生。
《瞭望東方周刊》:新能源產業中,用于蓄電的電池至關重要。日立在這方面有何布局?
小豆茂:在日立集團內做有關蓄電池事業的公司有三家,分別是麥克賽爾公司、新神戶公司以及日立車用能源株式會社。其中,日立麥克賽爾主要是負責做移動電話用的小型電池,新神戶主要是生產汽車用鉛電池。
日立在電池方面的技術可謂歷史悠久。早在10年前,就采用風力發電設備和鉛電池在沖繩等地進行了孤島發電的實驗。目前,東京電力公司的五所川原風力發電站正在使用日立配備的鉛電池設備。但是,鉛電池體積大,重量沉,因此,鋰電池現在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對于鋰電池我們也在做各種研究開發,雖尚未在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中實際應用,但我們已在做著這種準備。此外,日立車用能源株式會社主要生產混合動力汽車用的電池和電動汽車用的電池。另外,新神戶也生產太陽能、風力相關的電池。
《瞭望東方周刊》:智能電網越來越受到重視,日立在這方面和其他企業相比有什么特點?
小豆茂:日立的特長在于上層的控制領域,即CEMS(區域能源管理系統)。把各個產品的末端控制部分整合成一個大的架構,進行整體管理,這也是日立和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
歐美的一些廠家在信息領域非常強,但他們沒有斷路器、連接系統等機器設備的生產能力;而一些硬件機器方面比較強的廠商,信息領域的業務又比較弱。日立則是同時在上述兩方面具有強大的實力,將之組合后,就能夠提供其他公司無法提供的服務。
《瞭望東方周刊》:比智能電網更高一個層次的是建設生態城。在這方面,日立在中國具體推進了哪些項目?
小豆茂:日立現在在中國主要有3個正在開展生態城市合作的項目,分別為天津、廣州和大連。未來可能還會與5個地區進行這方面的合作,目前還在商討當中。
在中國關于生態城的叫法有很多,比如在天津叫“生態城”,廣州叫“知識城”,還有“智能城市”等等——不管名稱是什么,具體涉及到領域差不多都是智能電網、新能源、水處理、電動汽車、軌道交通、家電產品和信息終端的回收再利用,今后可能還會有高度先進的醫療系統。
城市化建設在中國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日立要和地方上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一起開展業務。中國在大量運用新能源的時候,需要解決系統不穩定的問題。日立擁有系統穩定化的技術和實際業績,能夠在這方面做出自己相應的貢獻。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