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德國總電力供應23%的核電將在2022年前退出歷史舞臺,而在此之前的十幾年,德國幾大核電運營商的日子也不好過。從2011年年初開始,德國聯邦政府對國內核電運營商開征核燃料稅,能源巨擘們認為政府征收這一稅種有悖于德國憲法且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條款,近日有三家能源領軍企業相繼對聯邦政府提起了訴訟
欲拔除核燃料稅“心頭刺”
三能源巨擘相繼起訴政府
2011年初新開征的核燃料稅堪稱德國各大能源巨頭的“心頭刺”,這一大大抵消核能企業額外盈利的稅種也成為其起訴德國政府的主因。對此,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早有所料:“建于1980年之前的核電站被關閉以及其他核電站的逐步關閉是預料之中的,但是核能企業對于核燃料稅被完全取消的希望一直在增加。”無奈德國聯邦政府征收這一稅種的意志同樣堅定。
德意志銀行因此認為,同為德國能源巨擘的意昂集團(E.On AG)和萊茵集團(RWE AG)有可能對德國聯邦政府的這一決定提起訴訟。
果不其然,兩大能源公司意昂集團和萊茵集團2011年相繼因反對征收核燃料稅起訴德國政府。7月中旬,位于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能源供應商EnBW也緊隨其后,在卡爾斯魯厄宣布抗議核燃料稅,并為此對聯邦政府進行了起訴,該項訴訟現已移交至弗雷堡財政法院審理。
德政府對核能企業課重稅
核電運營商每年需交13億
按照德國聯邦政府關于核燃料稅的規定,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EnBW)每年需為此繳納數億歐元的稅款。該公司表示,他們是在經過審慎考慮后才決定訴諸法律途徑解決這一問題的。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認為,聯邦政府征收核燃料稅有悖于德國憲法,并且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條款。
德國聯邦政府此前決定,從2011年起向國內四大核電運營商——意昂集團、萊茵集團、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瓦騰福電力集團征收核燃料稅,4家公司每年總計需要上繳的稅額定在23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后德國政府又將稅額降低了10億歐元變為13億歐元,但對于德國核能企業來說這仍然是“天價”。
核能是德國目前為止第二大發電原料,占德國總電力供應的23%左右。這四家能源巨頭運營著德國境內全部17座核電站,其中最大的兩家——意昂集團和萊茵集團原為國有企業,上世紀90年代成為上市私有企業;其他兩家——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和瓦騰福電力集團目前仍為國有企業。
歐盟近年來開始對化石燃料發電業者開征碳排放稅,導致電價上漲。德國政府認為,核電運營商從電價上漲中獲利,因此應從其額外盈利中征收核燃料稅。
核燃料稅合法性受質疑
是否構成憲法權利侵犯
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8月在視察德國西北部一核電站時表示,期待核燃料稅能夠為政府完成財政預算作出貢獻,并認為德國核能企業應該幫助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番言論使得本就對核燃料稅早有微詞的能源巨頭們更加不滿。
從核燃料稅的討論征收到切實實施,德國能源巨頭們曾多次表示抗議。其中,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EnBW)就多次聲明,質疑該項稅收的合法性,認為政府強制征收這一稅種是“對憲法權利的侵犯”。
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的法律顧問認為,德國聯邦政府在征收核燃料稅方面不僅缺乏立法權限,而且也違反了2001年達成一致的法律協議:當時政府曾承諾不會單方面執行對核能開發商有害的舉措。能源巨擘和一些政治家還曾聯合致信德國聯邦政府,對每年向能源集團征收巨額核燃料稅的計劃表示強烈抗議。
2011年5月下旬,意昂集團向政府索賠數十億歐元;6月22日,萊茵集團也向德國政府正式提出異議,宣稱要將其所持有的高壓電網股份拋售四分之三。
對于來自于能源巨擘的強烈抗議,默克爾曾表態將堅持征收核燃料稅的計劃。對于德國政府的做法,歐盟能源專員奧廷格也通過《南德意志報》力挺。
默克爾贊成對核能施壓
新能源成為措施受益者
有反對人士稱,征收核燃料稅是德國政府對于核能采取的歧視政策:通過大幅增加稅收削減核能產業的競爭力,而其他能源業者卻可以獲得大量補貼。例如,德國煤炭業者每年就可以獲得25億至79億歐元的巨額補助,可再生能源每年同樣獲得巨額財政支持。
但德國政府認為,因為化石燃料發電業者需負擔增加的碳排放成本,所以對碳排放成本低的核能業者課稅合情合理。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征收核燃料稅旨在幫助削減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就連默克爾都曾公開承認,開征核燃料稅是政府為削減公共預算赤字作出的一項努力。默克爾表示,希望開征這一稅種能夠實現德國整頓聯邦預算的目標。
瓜分核燃料稅利益蛋糕
各聯邦州也欲從中獲利
也許是德國聯邦政府所征收的核燃料稅這塊每年能夠帶來不菲財政收入的“香餑餑”太過誘人,所以引起了德國各聯邦州的“覬覦”,他們也要求從核能經濟中分一杯羹。
但是,這遭到了聯邦政府的堅決反對。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表示,這筆可觀的收入將全部用來整頓、加強與鞏固聯邦財政。此外,這筆收入還可以有效減少政府的信貸凈額。
2022年底前將放棄核電
核電行業還將遭受重創
能源巨擘們為了核燃料稅與聯邦政府較上了勁,其結果目前還無法預測。但是這些核能企業今后在德國的日子可能更加不好過。除了核燃料稅這一負擔外,還有懸掛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2011年5月30日,德國聯邦環境部長羅特根宣布,德國將在2022年年底前終止其境內所有核電站的運行,成為世界上首個徹底放棄核電的發達國家,這意味著德國的核電工業將在10余年后徹底走入歷史。
其中,目前已經中止運行的八座核電站將不再重啟,余下的九座核電站,有六座將于2021年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另有3座被允許再維持一年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電力短缺現象。
德國一金融機構的分析報告顯示,德國放棄核電將使電力企業蒙受高達約22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其中德國核電霸主意昂集團及萊茵集團損失尤為巨大。如果德國如期在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廠,則四大能源巨頭中,意昂集團將損失86億歐元,收入降低至60億歐元,萊茵集團將損失59億歐元,收入降低至23億歐元。
德國目前對核能企業征收的核燃料稅,只是“傷筋動骨”,就引起了能源巨頭們的劇烈反應,三家能源領軍企業因利益受損向德國政府發起訴訟、要求賠償。而到2022年年底前關閉境內全部核電站的決定,對于核能企業可謂“生死存亡”,不知在這十余年的倒計時期間德國的核電產業將何去何從。
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