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 張同順)2010年,青島被列為國家第二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今年以來,本市計劃用三年左右建設1214個標準化回收站點。7月30日,記者從承建單位青島新天地集團了解到,目前該公司已建好48個標準回收站,并為居民配發了環保卡積分卡,居民每到回收站賣一次廢品,都會獲得一定的積分,達到一定數量后,可以換取小禮品。
環保卡在國內算首創
近日,第48個標準化回收站落戶李滄區鄭莊小區。7月30日,青島新天地集團在這里舉行了“資源再循環,廢品換好禮”活動,一名老太太將家里攢了兩年的報紙全都拿了過來。記者注意到,當天來這里賣廢品的居民都配發了一張環保管家積分卡,共發放了3000多張。
“卡的名字叫環保管家,住戶來正規廢品站送一次廢品,不管是有償還是無償的,都會獲得一定積分。”新天地集團的營銷總監李翔介紹,此舉在國內算是首創,該卡在全市通用,積分達到一定數量,可換取肥皂、水杯、小電器等禮品。
有的回收站面臨窘境
7月31日,記者來到市內已建有標準化回收站的小區探訪 ,發現回收站運營良好,住戶也表示認可,不過也有“揭不開鍋”的。像百通花園小區的標準回收站運營很不樂觀,它緊靠一處垃圾運轉站,但站門緊鎖,里面空無一人。“這個回收站來小區已經一個多月了,之所以沒營業,是因為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收入。”百通花園的清潔工董女士一語道破“天機”,原來這個小區的清潔工每月工資只有350元,他們為了生計一直“兼職”廢品收購。新天地公司曾找董女士經營這家回收站,但她沒有答應。“一旦回收站運轉起來了,肯定要沖擊到小區其他同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