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廠常年排放有害的廢氣、廢水,農作物減收,井水沒法喝了,村里還有不少人因此患上了癌癥。”人們口中的化工廠,位于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鎮新巷村,名為蘇州鴻程化工有限公司,已生產經營19年。村民們反映,化工廠的老板就是該村村支書陶建平,多年來,他們深受化工廠的危害,卻訴求無門。
“陶建平是村支書,我們向上級部門反映問題,他總會第一時間知道。這樣一來,問題還能解決好嗎?一個多月前,在多次舉報下,環保部門責令化工廠停產整頓,可沒過多久又開工了。難道為了村支書的個人利益,我們只能繼續被‘毒害’?”陶建平卻稱,化工廠不存在污染一說,村民提供的污染照片是從外地拍來的。但蘇州市環保部門介紹,鴻程化工廠排放的廢水甲苯超標,他們6月份已勒令其停產整改。至于為什么整改后村民們反映污染依舊,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快報記者 王夕 文/攝
【探訪】
隱蔽的排污
村民們的舉報材料稱,鴻程化工廠主要生產甲苯、硫酸、鹽酸、氫氧化鈉等有毒物品,它的污水排放后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很大破壞。從19年前建廠至今,污水一直排放到望虞河中。
舉報人提供的多張照片顯示,一企業的圍墻外有大片空地,一條小排水溝從空地穿過。空地土層上落有許多白色物質,好似冬天結霜一樣,水溝內的水顯得發黃。
前天,記者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鴻程化工廠,廠區四面都是村莊,西面的住戶距離該公司最近,只有約百米。此時,鴻程化工廠的牌子已摘除,大門緊鎖,院內有工人忙碌的身影。廠區南墻外就是稻田,在廠區西南墻角外,有一條不起眼的小排水溝,里面的水散發出少許刺鼻氣味,排水溝連著村民的灌溉渠,灌溉渠的水則直接排入河中。在廠區南墻外的草叢中,記者還找到了一條從廠內延伸出的排水暗道。廠區北面,則有兩個排氣的煙囪,當地村民稱,化工廠不定時排放“毒氣”,氣體或黑或黃,聞起來讓人犯惡心。
發黃的井水
“醫生也告訴我們不能聞這氣味,但沒辦法啊。”馬玉珍說,村民們一直希望化工廠能搬掉,并反映過多次,但沒人理睬,村支書陶建平說“他說了算”。“這化工廠沒有污水處理設施,廢氣和廢水隨意排放。”她稱,去年她家5分地的稻田只收到50斤糧食,種蔬菜也是難有收成,“原來我們種的菜自己吃肯定是夠的,現在只能買著吃了。”
“一聽到排氣聲,我那小孫子就躲到房間里不肯出來。”年邁的呂阿夯也擠到人群前面訴苦,她說,化工廠的廢氣吹到哪里哪里就遭殃,她家7畝半地莊稼全部死光。眼看著地里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只能咬咬牙將地承包給別人種韭菜。“這些韭菜都是賣給外地人的,我們本地人都不敢吃。”一位村民嘟嚷著說。
村民們說,化工廠不僅污染莊稼和蔬菜,連水源也被污染了。村民們說,村里的自來水是2008年才裝的,以前大家吃的都是井水,“那化工廠是陶建平在1992年接手的,已經開了19年,村里地下水早被污染了,喝那發黃的井水能不生病嗎?”
“城里人說農村的環境好,可我們呢?聞毒、吃毒!”一位村民說,他現在都不敢用井水洗腳,別說吃了。“鴨子放河里就能死掉,這污染到什么程度了?要是半月不下雨,河水就發紅發臭,異常難聞。”
村民們說,因為化工廠排污,大家不敢再喝發黃的井水,可一些貧困戶卻因為沒錢裝自來水,只能繼續喝發黃的井水。
為了證明村民們反映的情況屬實,呂阿夯特地從一戶村民家的水井里打了一桶水。記者看到,呂阿夯用的是白色橡膠桶,但水桶里的井水顏色明顯發黃。
“得絕癥的多了”
年近六旬的馮玉珍住在鴻程化工廠北面,她稱,其丈夫身體一直很好,但去年突然查出肝癌,不到一年便離開了人世。“我懷疑丈夫的死和化工廠釋放的廢氣和排污有直接關系。”
馮玉珍說,自家的稻田就在化工廠東側,去年七八月間,其丈夫在稻田內干農活時,突然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之后便昏倒在田里。“送去醫院就診后得知,他患上了肝癌,花了十幾萬醫藥費,還是沒救過來。”
村民馬玉珍的丈夫呂福根也是患肝癌在今年去世的。說起病因,其也指向了化工廠,“要是一刮東南風,住在廠北面的我們基本不敢開門窗,那氣味太難聞了。”一些村民稱,自從有了化工廠,村民得絕癥的比以往多出不少,“光我們能數出來的就有二三十個。”
多位村民指認,鴻程化工廠的廢水從廠區西墻外水溝排放到廠北面的小河,這條小河通向村北的望虞河,這無疑也污染了望虞河水。“望虞河和太湖相通,是受到保護的。”
還有村民透露,化工廠不僅隨意排放廢氣和污水,而且亂倒廢料,“就倒在望虞河邊,我們也不知道那廢料究竟有沒有毒。”
村民呂大良聲稱,他為了化工廠的事情,去過蘇州市環保局至少七八次,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后來,局里都不愿接待我了,我懷疑有人放消息給陶建平,要不然為什么我每次剛到局里上訪,廠里馬上就知道了呢?”
【廠方】
村民們是在“瞎說”
新巷村村委會門口的一塊景觀石上,刻著“相城區生態村”等醒目的大字。
對于村民們反映的化工廠污染問題,陶建平稱舉報的照片是外面拍來的。“我們化工廠的產品是洗頭液、洗頭膏類的添加劑,不存在多大污染,并且每年都有檢測報告。”陶建平稱,環保部門查過化工廠很多次,空氣質量也檢測過,都沒有超標。在其提供的材料上,記者看到該報告是蘇大衛生與環境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出具,檢測時間是2010年7月。檢測項目:甲苯、氫氧化鈉、硫酸。該檢測報告顯示,氫氧化鈉、硫酸、三氧化硫沒有超出控制限值,但甲苯一項超標。
對村民反映化工廠把廢料傾倒在望虞河邊上一事,陶建平解釋,廢料本來就沒有什么污染。“就是煤渣,煤渣不存在處理問題,窯上燒磚可以用的。并不是村民所說的黃色粉末,而是帶點白灰的渣。” 陶建平說,新巷村曾獲得多個榮譽,如相城區生態村等。“如果化工廠污染的話,怎么會得到這些呢?”
陶建平稱,他知道舉報人是村民韓小弟的兒媳、女兒和一個親戚,但他認為舉報人是在瞎說。因村里要打造蘇州市農業示范園,韓小弟承包的魚塘要被填埋,該魚塘合同其實早于2008年到期,但韓小弟一直不同意讓出來,還因此鬧到了法院,相城區法院、蘇州市中院均判韓小弟敗訴。
陶建平透露,相城區的魚塘賠償標準是1800元/畝,韓小弟家魚塘也只不過72畝,卻開口就要200萬賠償。魚塘承包合同早已到期,而且輸了官司,完全可以不賠償,但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村里還是決定賠償其30多萬元。“可對方要60多萬,他沒能達到賠償目的,所以才來舉報我的企業污染。”
但陶建平也坦言,今年6月,環保部門的確讓該廠停產整改,后來是在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才恢復生產的。
對于村民反映每次舉報化工廠污染他總會第一時間知道的事情,陶建平解釋,這是上訪的程序。村里人一到蘇州市環保局上訪,根據屬地管理,蘇州市環保局會轉到相城區環保部門,然后相城區環保部門再通知到當地鎮政府,鎮政府再轉到村里,由村里把人領回并解決問題。
“他是村支書,有錢、有權、有勢,我們向上級反映的問題,最后還是回到村里處理,這事能解決好嗎?”村民們說。
【環保部門】
廢水中甲苯超標
前天下午,蘇州市環保局環境違法行為舉報中心主任孟咸敏介紹,今年6月起,該局開始收到鴻程化工廠偷排廢水的舉報。“執法人員在現場調查多次,都沒有看見廢水偷排的現象,廢水只是從西面的墻角滲漏出去。”
“廢水甲苯超標!”孟咸敏一口否認了陶建平所說的廢水沒有污染的說法。所以環保部門對化工廠作出了停產的決定,并作出了處罰。記者詢問甲苯超標的具體測量數據時,孟咸敏說:“就是這個定性,超標。”他稱,村民聞到的刺鼻氣味,也來自甲苯。但廢氣檢測有難度,為了抓到排放廢氣的現行,他多次在凌晨3點趕往該廠調查,卻并沒有發現村民所說的偷排廢氣的現象。
蘇州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蔣勐也承認,村民們反映的污染情況客觀存在。蔣勐說,環保部門當時對化工廠提出了幾點整治要求:廠內的固體廢物轉移到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對于廢氣,安裝吸收裝置;廢水不得外排,委托到污水處理企業進行處理。“企業按照這些方面也進行了落實。”化工廠在停工10多天,在環保部門對整改措施檢查合格并征得村民同意后,才恢復生產。
但蔣勐坦言,即使加裝了處理裝置,陶建平的化工廠廢氣依然不能完全吸收,還是會“無組織排放”。廢水依靠外運,在管理上也存在難度。他透露,化工廠的新廠區已經在建設中,原本該廠計劃今年年底停產,但環保部門已要求提前到10月份。
記者問及化工廠廢水甲苯超標是否與當地居民患病有關系時,蔣勐稱,這個并沒有明確的關系和結論。
【疑問】
整改后為何還有廢水排出?
昨天下午,為了查實鴻程化工廠在勒令整改之后是否依然違規排污,蘇州市環境監察支隊進行了突擊檢查。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現場時發現,鴻程化工廠西側的地表上仍有水滲出,隨著地勢流入稻田邊的灌溉渠中。
執法人員現場采集了水體樣本,記者看到,裝進瓶子的水發黃,并有股異味。執法人員勘察后證實,污水的確是從埋在圍墻下的水管中排出。不過環保執法人員表示,廢水的具體檢測結果要一周以后才能得知。鴻程化工廠上次被要求停產整改后,廢氣得到控制,廢水也組織了外運,當時已符合開工條件,如今該廠是否又重新出現問題,也要等具體檢測結果。
突擊檢查中,陶建平仍否認化工廠非法排污,他稱之前的污水很少,隨著雨量的增多才會一起排放出去。至于廢氣,則根本沒有亂排放的情況。不過,在化工廠門口,記者和環保執法人員都聽到了“轟隆隆”的排氣聲,當記者準備過去拍照時,響聲又停止了。陶建平說,進入廠內如果聞不到刺鼻的氣味,那就說明廠里已安裝了廢氣吸收裝置,但蹊蹺的是,他卻拒絕記者進廠參觀。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