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訊 (記者 劉敏)說起民豐化工廠,市民們的印象停留在:一堆“鉻渣山”不僅污染著土壤,還威脅著嘉陵江的水源。但昨日記者從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市固廢中心)了解到,經過6年治理,井口民豐化工老廠的62萬噸含鉻廢渣已全部處置完畢。如今,搬遷投產的民豐化工廠廢棄鉻渣也有了新去處,成為重鋼的煉鋼材料。
發明“鉻渣燒結煉鋼”
當年,位于井口的民豐化工廠鉻渣和含鉻滲濾液污染,引起市民們關注。“從2004年中心成立后,我們便開始對民豐化工廠鉻渣進行監管和治理。”市固廢中心主任廖世國介紹,經過長達6年的努力,民豐化工廠實施了環保搬遷。到去年底,62萬噸鉻渣全部安全處置。
民豐化工搬遷后,生產的鉻渣如何處理,才不能再對環境遭成污染?在市固廢中心協調下,重鋼集團成功研究出“鉻渣燒結煉鋼”技術,讓民豐化工廠的廢棄鉻渣得到合理利用,成為煉鋼的材料。
217塊地完成風險評估
“主城很多工廠搬遷后,留下的‘毒地’如果不及時治理,一旦投入使用便存在著環境污染風險。”廖世國以武漢“毒地”為例介紹說,武漢一家農藥廠搬遷后,買地的開發商用地塊建房,哪知工人們開挖地基時,便有人被地下透出的毒氣熏倒,隨后引發官司。
“目前我們已完成217家搬遷企業原址場地的環境風險評估,并完成了天原化工、博森電氣等16塊污染場地的治理修復。”廖世國說,通過環境風險評估,能有效了解土地污染狀況,再經環保處置確保每塊地都“凈地出讓”,保障市民們的居住生活環境安安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