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深圳大運會每一個場館的室內溫度都重新進行了設定。大運會開賽以來,從炎熱的戶外走進大運會主新聞中心或任何一個大運場館,巨大的溫差會讓很多人感到不適。“前兩天,室內溫度確實有些低。現在我們把溫度調高一些,不僅可以避免有些人因溫差過大出現感冒,還可以省電。”主新聞中心媒體運行中心主任柏麗萍告訴記者。
低碳、環保是本屆大運會倡導的理念之一。開幕式上,舞臺、環道及舞臺周邊供運動員就座的座椅,都是由回收的塑料瓶制作而成。開幕式引導員的服裝采用了天然的環保材料,配以環保低碳紙質材料制作而成,演出結束后,這些服裝都可以被回收利用。
大運會比賽場館的照明都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大運村裝有7000多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平均每天可用的熱水總量超過1000噸。大運村還采用了封閉式垃圾自動收集系統,實行封閉式、無污染、自動化的垃圾收運管理。
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已被應用到大運會的很多設施中。但是,高標準的硬件卻未能喚起一些使用者的環保意識,這也有違組織者的初衷。
記者在主新聞中心看到,不少清潔工人和志愿者每天都要回收大量垃圾。“我們每天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垃圾的回收和分類。”一名清潔工人告訴記者。據柏麗萍介紹,為了保持主新聞中心良好的環境,所有清潔工人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巡查一次,“清潔工人要對垃圾桶逐個進行檢查,如果有廢棄物,就要馬上清理,然后進行分類,能回收的都要回收處理。”
主新聞中心是媒體記者聚集的地方,每天產生的垃圾量很大。單以瓶裝飲用水為例,每個冰柜能夠裝下240瓶左右,而主新聞中心僅文字、記者工作間,就配備了8個冰柜,消耗量極大。據記者觀察,清潔工人每次打掃時,數量最大的就是礦泉水瓶。
“其實,有很多礦泉水都沒喝完。”一名清潔工人告訴記者,“具體比例有多少,我也沒算過,但確實不少。”一名志愿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聊到礦泉水沒喝完的問題:“每天確實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可能記者比較忙,著急去場館采訪,沒有把礦泉水帶走。而我們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把沒喝完的水扔掉。”
當然,并不是只有忙碌的媒體記者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到賽場觀看比賽的深圳市民,在低碳、環保的意識上,同樣有需要加強之處。籃球比賽是本屆大運會最受觀眾追捧的比賽項目之一,特別是美國隊和中國隊的比賽,上座率非常高。但在比賽結束后,場內也留下了不少廢棄物,這些都是觀眾在觀看比賽時隨意丟棄的。
相比之下,外國觀眾的環保意識就要強很多。每天的游泳比賽結束后,在看臺上為隊友加油的美國隊運動員,總會有幾名隊員主動留下來,對助威充氣棒、食品的廢棄物及飲料瓶進行清理,然后裝進袋子帶走。
作為場館運行方,除了擁有高科技、低碳、環保的硬件設施外,在意識上同樣還有提升的空間。記者注意到,很多場館的新聞發布廳,在沒有會議召開時,仍然開著所有照明設備。
其實,意識的提高往往就在舉手之間。“我們會把廢棄的礦泉水集中起來,用來擦桌子、涮墩布,盡可能地進行廢物利用。每天有很多丟棄的礦泉水瓶,收集這些礦泉水瓶會消耗不少垃圾袋,所以,我們有時索性就用涮洗抹布的盆來裝,這樣還可以節約垃圾袋。”一名清潔工人告訴記者。
“我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會告訴志愿者,盡量去提醒記者朋友,在離開新聞中心時,帶走沒有喝完的礦泉水或飲料。這樣肯定會減少浪費,真正把低碳、環保的大運會理念落到實處。”柏麗萍說。
本報深圳8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