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政府關停PX項目,并承諾盡快搬遷,贏得輿論的真誠掌聲。關于工業化如何避免環境風險,這兩天中國社會想得最多。這個糾結是轉型的特殊時代強加給中國社會的折磨。
由于中國的工業化水平仍處在爬坡期,中國的化學工業總量今后的趨勢仍是上升線,而非下降線。化工企業的建立、搬遷是與城市化攪在一起的動態過程,中國很難只追求化工能力而不顧環境,或者反過來因環保而拒絕承擔任何重工業的風險。中國太大了,我們為大連的最新決定鼓掌,但大連發生的事情很難作為普遍的教訓,或者各地應當效仿的榜樣。實事求是在自己的社會發展和環境安全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值,這既應當是中國大社會的理性,也應是中國各地小社會的理性。
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都有過在今天的市區位置擁有化工、鋼鐵等重工業廠區的記憶。在沒有經歷社會激烈爭議的情況下,這些重工業企業都逐漸搬走了。這樣的工廠分布變化在中國一輪又一輪自然發生著。全世界的很多老工業城市,市中心都有老廠房像博物館一樣保留了下來,成為酒吧街及先鋒藝術場所。我們會發現,工廠的布局調整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現階段的中國社會對環保應當有兩個基本共識。第一,中國人口多和工業化方興未艾,這是中國環境壓力大的兩大客觀因素,是我們當前無論如何也無法去除的。它們造成的結果是,中國現階段的環保與歐洲及美國一定會有差距,以歐美的標準強行比照中國,或者現在就追求世界最高水平的環境安全,都是不切實際的。
第二,從現在開始,環境安全應當放在最高的位置上,盡管它不可能成為我們的唯一考慮。安全水平的提高,必須由我們的強烈愿望來推動。中國公眾近年對安全的密集追求,是我們集體價值取向的革命性升級,它在中國社會制造的鏈式反應必將十分精彩。借這個勢謀事,而非逆勢而動,無論我們翻到“中國崛起”這本書的哪一頁,這個道理都可以做它的書簽。
各種時髦的思潮在大中國爭相風行,各種平淡無聊的現實在中國各地存在,對新時尚不聞不問你將變得頹老,對現實視而不見你即使飛起來也會摔下去。中國各地都被無數愿望和風險撕扯著,卻沒有一本秘笈教導我們何時應當冒險,何時應當三思而后行。
現在不把環評當回事而盲目建立高風險企業的地方政府大概只能稱為傻瓜,但見到化工廠造紙廠就喊“拆”,拒絕對各種風險、包括非環保風險做綜合評估的人,也聰明不到哪去。破壞“水到渠成”這個規律,無論對于蓋工廠,還是搬工廠,都是很“二百五”的做法。
大中國充滿了灰色地帶,很多事情無法用對或錯簡單評價。“度”這種很虛的東西,在中國常常是最實在的真貨。合乎“度”,就是好事,越過了“度”,好事也成了壞事。因此民意不可違,但也不能處處都順著“民意”。我們呼喚政府決策與民意同時發展彈性的社會。挺難的吧?如此大的民族以如此快的速度發展,能是容易的事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