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以室內γ輻射水平為例,廣東陽江為0.28微西弗/小時,江西廣豐縣為0.33微西弗/小時,福建某地為0.41微西弗/小時。
早報記者 儲靜偉 李繼成
上海市環保局和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爭議,雙方并沒有停嘴的意思。
兩周前,環保產業協會發布了《本市家裝的輻射達標率不到一成》的新聞稿,眾多媒體引用文中數據。此后,上海市環保局認為文章引發了市民對家裝建材安全的恐慌,出面批駁,而協會也爭鋒相對地反擊。昨日,環保局再次組織專家接受媒體的采訪,從科學性上批駁協會提供的數據。
早報記者發現,雖然雙方爭論不止,但幾年前,環保局曾是環保產業協會的主管部門。協會稱,雙方因為人事安排存在分歧而分手。
人事爭議
據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偉介紹,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前身是上世紀80年代成立的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上海分會,后改名為上海市環境產業保護協會,業務主管單位是市建委,當時市環保局是屬于市建委的二級局。上海市環保局脫離上海市建委后,經過協調,市環保局即成為環境產業保護協會主管單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市環保局也認可上述說法。
不過,事情在2004年發生了變化。李偉說,2004年環保協會換屆選舉,市環保局與環保協會在人事安排上產生嚴重分歧。“一開始,環保局推薦其科技處原副處長到協會擔任秘書長,并于當年6月份來上班。”環保協會的“老人”吳仲新說,環保局隨后又陸續推薦會長、若干副會長的人選,這引起了當時環保協會部分領導的不滿。
協會稱,環保協會經正式討論后,否決了環保局的換屆人事安排,此后環保局取消了保協會換屆選舉。2006年,上海市環保局專門發文,不再做協會的業務主管部門。
李偉說,2006年以前,環保協會都會從環保局或環保系統接到一些項目和經費。“這以后就只有依靠會員費,以及我們自己去創收。”
科學爭議
昨天,市環保局組織專家,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批駁協會此前公布的數據。
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相關專家表示,上海家裝輻射達標率不足一成的說法并不科學,實際上根據調查,上海室內氡濃度和γ輻射遠低于國標等相關標準。
據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教授顧乃谷介紹,居室中的放射性,主要是室內空氣中的氡以及γ輻射照射兩種,兩種均來自于地基土壤、建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衰變而成,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一般都相當低,因此居室中產生的放射性氡濃度和γ輻射水平也十分低。
顧乃谷認為,上海市環保產業協會在這次居室抽檢結果中,僅以室內γ輻射劑量率水平是否超出本市環境輻射本底水平(0.13微西弗/小時)以及公眾年劑量是否超過GB18871-2002標準所規定的1毫西弗水平為評定依據劃分安全與否,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這個評定依據會讓市民誤認為超過這兩個指標就會給人體帶來健康危害。其實,在實際執行中不應把劑量限值看成是安全和危害健康的分界線。若從輻射對健康影響的生物學效應角度來講,對確定性效應而言,公眾年受照1毫西弗的劑量水平,甚至是受照100毫西弗的輻射水平,也不會引起有臨床意義的健康損害變化。”顧乃谷說。
調查顯示,以室內γ輻射水平為例,廣東陽江為0.28微西弗/小時,江西廣豐縣為0.33微西弗/小時,福建某地為0.41微西弗/小時。“難道終年生活在上述高本底地區的居民就都處于危害健康的居住環境之中?”顧乃谷說。
但上海市環保協會并不認同上述說法。針對市環保局和市質監局等政府部門提出的上海核輻射本底上限為0.13微西弗/小時是原野上的輻射劑量水平,不適用于室內環境的說法,李偉說,如果不適用,那為何政府管理部門一直不提出一個室內輻射的標準呢?“這就好比高考,盡管有不足,但沒有更好的選拔方法出臺之前,高考就是最好的方法。通過自助式檢測,讓消費者知道家居的輻射水平到底如何,這難道有錯嗎?”
看來,在雙方達到共識之前,這場爭議仍將繼續。
錄入編輯:任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