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訊 (記者 劉敏 實習生 白玲)“北環附近工地施工,吵死人了,快來管一管!”12369環保投訴熱線接到市民電話的同時,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在“環保地圖”上搜索到最近的執法車,將立即調動執法車趕往現場處置。
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在該局信息中心的自主研發下,我市首份“環保地圖”進入試運行階段。
對污染源24小時監控
昨日上午,記者在市環保局指揮中心見到了這份“環保地圖”,地圖出現在大屏幕上。根據地圖顯示,長江嘉陵江兩岸,分散著的排污口位置清晰可見;重點污染企業排廢檢測數據不時更新。
市環保局信息中心主任曾咺介紹,整份地圖上能顯示三江(長江、嘉陵江、烏江)12個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主城14個大氣環境質量大氣監測站,以及55污染源廢水自動監測站和34個污水源廢氣自動監測站采集的實時數據。一旦有數據出現異常,“地圖”會即時發出預警,提醒環保執法人員迅速反映處置。
執法車15分鐘到現場
“環保地圖”上的圖標都很形象,如納入重點監控的排氣污染源,地圖上顯示的是一個煙囪;長江嘉陵江兩岸分布的排污口,地圖上顯示的是市政管道。此外,在地圖上,主城現有的57輛環保執法車也成“小車狀”分布在地圖上。
“市民投訴環境污染問題,通過GPS定位,能在‘環保地圖’搜索到準確地點,調集最近的環保執法車前去處置。”曾咺說,以前12369接到市民投訴電話后,因投訴位置不準確,常會耽誤時間,有了這個系統,老百姓的投訴處置將從以前的30分鐘甚至60分鐘縮短至15分鐘。
目前市環保局已全面實行無紙辦公,可對投訴、審批等辦公流程進行全程跟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辦事透明度。“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以前要半個月,現在可能一天就解決了。”曾咺說。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