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錢鈺 報道攝影 何雯亞
許多孩子的暑假都是在趕場培訓班中度過,但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家長,自發組織活動為孩子們創造實踐機會,告訴他們暑假還有另外一種過法。近日,在浦東證大大拇指廣場,一場由滬上育兒論壇“喵喵網”家長們策劃的 “小小絲瓜瓤,環保大行動”親子活動舉行,讓孩子們推廣絲瓜瓤在城市中的使用,他們用行動訴說“教育其實可以很浪漫”。
絲瓜瓤義賣支持環保行動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買一個絲瓜瓤支持環保吧! ”兩張桌子,幾袋絲瓜瓤,一張設計精美的大幅易拉寶……絲瓜瓤開賣了!
“我們這個活動的目標,就是讓絲瓜瓤及其蘊含的環保理念深入千家萬戶。”該計劃的“瓜斷絲連”隊隊長——上外附中高一學生蔡一青告訴記者,用絲瓜瓤和熱水來清潔鍋碗,去油力強,可以少用甚至不用洗潔精,絲瓜瓤用舊了還可以直接回歸自然,既環保又健康。他們希望通過義賣向市民推廣環保理念,最后如果有盈利,將用于支持貧困地區的孩子。
為了這次義賣,蔡一青帶著隊員們進行市場調研,宣傳策劃,還做了一次有趣的降解實驗。他們將絲瓜瓤、百潔布和鋼絲球同時埋入土中,一段時間后,再觀察其變化。 “百潔布和鋼絲球肉眼看不出什么變化,而絲瓜瓤的體積卻已經縮小了一半。 ”小蔡說,絲瓜瓤原本就是植物,可以快速地降解,而百潔布作為化纖制品不易降解,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
為了尋覓純天然的絲瓜瓤,小蔡和隊員們還特地從青浦農家購進了一批絲瓜瓤。
“小鬼當家”體驗賺錢不易
義賣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剛賣了不到半小時,“瓜斷絲連”隊便遭受到城管的管制,不得不停止了銷售。
遭遇挫折,隊員們顯得有些沮喪,在一旁觀望的家長們都紛紛上前鼓勵孩子,“我們小區有跳蚤市場,要么跟居委會商量下,拿到我們小區來賣吧。 ”一位熱心媽媽的提議,讓孩子們又重拾起了信心。
而當天的另一支銷售團隊——鳳凰隊則采取了不同的銷售策略,隊員每人手上拿著3個絲瓜瓤產品,打起了“游擊戰”,一會來到人流集中的廣場,一會又上了天橋。 “看來賺錢還真不容易,10位客戶中起碼有6個人會拒絕。 ”義賣結束后,鳳凰隊隊長——金茂小學四年級學生王柳依深有感觸地說,有些人還會說聲謝謝,有些年輕人連看也不看,讓人“很受傷”。
不過,孩子們把目標瞄準了中年婦女,因為她們大多要做家務。經過幾回合的試驗,孩子們發現 “一兩人主打,多人圍攻”的策略比較有效,很快就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一個半小時內,共向10位“客戶”銷售了12件產品,銷售額116元,利潤約50元。這些錢都將用于支持貧困孩子。
家長:這在培訓班學不到
采訪中,不少家長都表示非常支持孩子參與這樣的實踐活動。“從召集小組成員商量銷售計劃,再到人員安排,崗位設置,進行籌款,制定調查問卷,制作宣傳資料,孩子學到了很多平時在學校和培訓班里學不到的東西。”家長王清告訴記者,孩子通過絲瓜瓤計劃培養了責任心,鍛煉了多方面的能力。
現場,還有一位家長特地從閔行趕到浦東“取經”,“我們過段時間也要舉行義賣活動,想來學習人家小隊是如何銷售的。”網名為“樹”的一位媽媽告訴記者,現如今,這樣的實踐機會實在太少了,“其實,我們都覺得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愛心等,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所以我們愿意花心思來參加這么有意義的活動。 ”
策劃人:放手讓孩子們去實踐
“絲瓜瓤行動”的策劃人是喵喵網上的一位熱心家長“牙醫叔叔”劉軍,他是一位3歲孩子的父親,熱衷育兒活動的策劃和理念的探討。經常組織一些貼近生活的育兒活動,比如愛牙活動,歙縣枇杷行,還正在籌劃去崇明的“米的旅程”親子體驗。
“我們希望在這個暑假,放手讓孩子們用新的視野來看看這早被城里人忘卻的絲瓜瓤。”談到組織該計劃的起因,劉軍告訴記者,不久前他讀了一本書《教養可以這么浪漫》,受到啟發,策劃了這個活動。
“以不起眼的絲瓜瓤為載體,引導孩子們去設計,去創造,去思考,去實踐,去鍛煉。”劉軍說,通過活動著重鍛煉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吃苦耐勞的能力,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體會賺錢的辛苦,踐行環保理念。
在劉軍看來,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做,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將收獲這個過程中帶來的快樂。“家長僅僅作為他們的引導者,為他們搭建這個實踐的平臺而已,盡量不要去干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