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郄建榮
“我當副部長以來,第一次看到總理作出如此長的指示。”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今天就云南曲靖鉻渣非法轉移傾倒并造成污染事件透露說,曲靖鉻渣污染事件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環境保護部今天召開全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張力軍在會上說,曲靖鉻渣污染事件監管部門有責任。
從今天開始,環境保護部門停止受理、審批曲靖市的所有工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直至該市全部完成非法傾倒鉻渣和被污染土壤的處置工作等整改要求。
環境保護部要求,今年12月底前,各省廳(局)要在網上公布轄區內危險廢物企業名單及處置信息;危險廢物企業要發布危險廢物年度報告,公布處置情況。
危險廢物處置聯單曲靖沒有一次執行
8月以來,一則“劇毒鉻渣污染珠江上游”的網上消息,將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違規堆放鉻渣情況曝光。
據媒體報道,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1989年投產后一直將產生的大量廢料鉻渣,堆放在珠江源頭南盤江邊的廠區內,最多時達28.84萬噸。
8月16日,曲靖市政府新聞辦通報稱,云南省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現存的鉻渣有14.8萬噸。媒體透露,堆放的鉻渣致牲畜莫名死亡。
就曲靖鉻渣污染問題,張力軍表示,監管部門有責任。
“環保局到陸良檢查了兩次,省監察總隊和市監察支隊都去過,卻沒發現鉻渣問題。”張力軍對監管部門提出嚴厲批評。他說,目前,我國對產生危險廢物企業監管,實行危險廢物處置聯單制度。“曲靖沒有一次執行危險廢物處置聯單制度,在這么長的時間里,監管部門都干什么了,不知道不執行聯單制度是違法的嗎?”張力軍質問監管部門。
曲靖鉻渣污染事件不是一起偶然事件
“曲靖鉻渣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不是偶然事件,暴露出我國危險廢物監管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張力軍說,當前,危險廢物不規范堆存、填埋、隨意傾倒已成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重要來源。同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據介紹,目前,全國危險廢物達4573.69萬噸,“十二五”期間,還將以5%至7%的速度增長。
張力軍說:“無經營資質企業大量存在,非法經營活動猖獗。全國領取了危險廢物許可證的企業不足50家,就是這50家,也存在倒賣證件的情況。”
張力軍表示,眼下不少企業唯利是圖,無視國家法律法規,不規范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現象非常普遍,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也屢禁不止。
此外,環境監管和執法不到位,對危險廢物違法行為處罰和打擊不堅決,對危險廢物管理法規制度不落實。張力軍說,這些都是危險廢物污染事件不斷發生的原因。
張力軍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連續發生多起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事件,嚴重威脅環境安全,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特別是近期曲靖發生的鉻渣非法轉移傾倒事件,社會影響極壞。”
據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仍有約100萬噸鉻渣堆存于12個省份。
張力軍透露,到目前為止,我國縣級固廢管理隊伍仍然是空白,逃避監管情況大量存在。
各地要在12月底前公布危險廢物信息
環境保護部從現在開始到今年年底前將集中力量,以鉻鹽行業、多晶硅行業、危險廢物處置設施運營行業為重點,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危險廢物專項檢查。
張力軍表示,檢查中,對未經環境影響評價或達不到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設;對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從事危險廢物經營的,一律停止非法經營活動;對不能依法達到防護距離要求的,一律停產整治;對發生重大重金屬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責任。
環境保護部要求,現有鉻鹽生產企業,2011年年底前未完成2006年后新產生鉻渣治理任務的,以及2012年年底前歷史遺留鉻渣治理任務未完成的,一律停產整頓,處置完畢方可恢復生產。
“各地在2011年12月底前,公布轄區內危險廢物重點產生、運輸和經營企業相關信息;要求危險廢物重點企業應每年向社會發布企業年度環境報告,自覺接受媒體和群眾監督。”張力軍說,對發布年度報道的企業,環保部門將停止審批其新建項目環評,也不受理其上市環保核查。
張力軍同時表示將建立危險廢物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對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事件,按照危險廢物實際轉移、傾倒批次,依法從嚴從重分別予以處罰。此次專項檢查將對涉及有危險廢物排出的企業逐一檢查,發現問題的,要徹查到底。”同時,他要求建立危險廢物檔案,“各環節都要有人簽字確認,將來發現問題要追究責任。”
本報北京9月1日訊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