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全面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讓城市建筑變“綠”。在昨日召開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工作會”上,成都市建委總工程師王鋒君稱,2015年,成都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將達500萬平方米。
政策扶持
年內建5-6個大型綠色建筑
“發展綠色建筑是大勢所趨。”成都市建委總工程師王鋒君稱,北京、深圳、青島、重慶等城市均已出臺政策扶持綠色建筑發展,成都市政府成立了“成都市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到201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將達500萬平方米。按區域劃分目標如下:一圈層為250萬平方米,二圈層為150萬平方米,三圈層為100萬平方米。
成都將組織實施“一城一縣兩鎮”示范建設,力爭年內建成5-6個有示范影響力的大型綠色建筑;啟動10個以上大型示范項目,應用建筑面積達150萬-180萬平方米。重點支持具備條件的區(市)縣從加快節能環保示范項目到低碳示范城區建設。
目前,雙流縣已成功申報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縣,蒲江壽安鎮、新津興義鎮已批準為成都市低碳綠色小城鎮示范。
全市首個
“龍錦慧苑”小區拿到節能證
2006年以來,成都市相繼組織了“龍錦慧苑”住宅小區等10余個建設項目向建設部申報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項目財政補貼,目前已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其中,“龍錦慧苑”住宅小區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已通過驗收,并獲得建設部能效測評“二星”標識證書,成為成都首個拿到節能建筑星級證書的小區。
成都市建委表示,目前已有萬科五龍山、雙流國奧村、藍光公館1881等5個地產項目獲得建設部的綠色建筑認證。
天府早報記者李慶
延伸
綠色不等于高成本
綠色建筑的成本是可以承擔的。通過項目平均化的推算,節電成本的靜態回報期為3-5年,節水成本的靜態回報率為2-7年,綠色建筑在能效、節水、節材等方面都是最高效的。
背景>>>
根據《可再生能源法》,國家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2009年起,在全國范圍開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成都市于2010年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