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在太空已經遨游了一天,在軌道上跑了10多圈。這期間,它已經轉換了兩次“身姿”,成功變軌兩次。
“天宮一號”每變軌一次就要消耗一次能量,這些能量都裝在動力能源艙里。和之前的“神舟系列”不同的是,“天宮一號”裝“燃料”用的設備是可以拉伸、收縮,還可以反復加注重復使用的“魔力盒”。而負責打造這個“魔力盒”的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為了研制這個“魔力盒”,專家們花費了10年工夫。
□通訊員 李國寶 快報記者 胡玉梅 安瑩
手風琴式的設計:
能屈能伸,燃料可反復加注
這個“魔力盒”的專業名字叫大型燃料貯箱膜盒,它是為“天宮一號”工作提供動力的空間推進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專家說,天宮一號進行變軌、和“神八”對接時候需要消耗很大的動力,而且,“天宮一號”工作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這就需要非常龐大的燃料供應,這些燃料就裝在貯箱膜盒里。
大型液體燃料貯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膜盒是該貯箱的核心部件,屬國內首創,國際上也僅有少數國家掌握此項技術。南京晨光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施云鵬說,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都有類似技術,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而“天宮一號”的貯箱膜盒實現了可反復加注、重復使用的目標,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為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也就是說,當空間站貯箱膜盒的燃料排放到一定程度需要補充時,由地面發射貨運飛船,將燃料帶入太空,在與空間站對接后,實施膜盒燃料的加注,如此反復,達到空間站長期在太空運行的目的。當然,燃料的排放極其緩慢,一次加注后,它能使用很長時間。
“貯箱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貯箱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為什么外觀要設計成手風琴一樣呢?施云鵬說,首先燃料動力能源艙和燃料之間如果有空隙,就會晃動,影響“天宮一號”在太空的飛行,手風琴式的設計使得膜盒的容積隨燃料的排放和加注而壓縮變小、伸展變大,并且沒有空隙。
超強耐腐蝕性:
劇毒燃料貯存多年不會起變化
施云鵬介紹,膜盒的容量很大,燃料的利用率很高,它在耐腐蝕性方面的要求極為嚴格。“神舟系列發射,燃料都是現發射現加注;但‘天宮一號’不一樣,要在太空遨游兩年,要保證在燃料膜盒里存放兩年完好無損,自然對膜盒的耐腐蝕性提出了挑戰。”
據介紹,“天宮一號”隨身攜帶的燃燒劑是偏二甲肼,氧化劑是四氧化二氮,它的特點是技術成熟、價格低廉但腐蝕性強,有劇毒。對此,施云鵬拍著胸脯保證:經過數年的研究,燃料存放在膜盒里數年也不會發生什么變化,很安全。
十年磨一劍:
攻克三大技術難題
別看膜盒要裝很多的燃料,而且還能拉伸收縮,但膜盒很薄,只有幾張紙厚。“焊接的時候,很容易破洞,有縫隙……”施云鵬說,貯箱膜盒的這項技術僅少數幾個國家掌握,中國在此前是空白,“有點像蒙起眼睛走路,一路過來很艱難。”
施云鵬說,研發膜盒一共20多個核心人員,從2001年至今,10年來他們解決了三個大難題。首先,用幾張紙厚的鋼板加工出大直徑的環形膜片,并且要保證精度要求,難度很大;其次,加工所用工藝裝備沒有可以參考的先例,設計制造工裝的難度很大;第三,確保產品質量的關鍵:如何保證焊接工藝的穩定性。經過科研團隊和全集團的努力,最終這些難題都被一一攻破。
“有的時候,感覺沒辦法進行下去了,但大家沒有放棄,終于研發成功了。看著‘天宮一號’在天上運轉良好,我們真的很開心。”施云鵬說。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