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長沙10月2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通訊員張雪珊 黃越華)“千年奇聞數今天,低炭環保節能源。家家用上沼氣灶,鄉村何處看炊煙。”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高崇山鎮長木村是全國50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之一,其中沼氣能源的基本普及是新農村建設最大的亮點。年逾花甲的曾廣發老人看到村里的巨變,近日當即喜滋滋地賦詩一首。
該村第一口沼氣池始建于2003年秋。6年來,隨著沼氣生態農業的普及,不但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強化了廢物的利用和處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的沼氣池設備陳舊,功能單一,缺乏資金改造的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為此,該村今年決定對全村的沼氣池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在200多口沼氣池中,其中有80口需要改造。經過采取從上級爭取部分資金和村民自籌的辦法,截至9月底,有60多口改造完畢。他們在推出的豬---沼---菜、豬---沼---果等模式中,年出欄生豬1萬頭、蔬菜種植面積200畝、葡萄600畝、柑橘600畝,實現了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近年來,雙清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農村能源建設發展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農村沼氣能源建設。目前,該區已經投入使用的大型沼氣工程、養殖小區及聯戶沼氣等項目具有起點較高、科技含量較高、利用效率較高的特點,重點實施建設的市郊東養殖場和豫湘工貿有限公司養殖場大型沼氣工程是治污、發電相結合的示范性工程,一舉實現了生產、治污與節能的三大目標。市郊東養殖場總投入130多萬元,建設400立方米沼氣池2個、300立方米貯氣柜1個,安裝30KW沼氣發電組一套,配備了沼氣控制裝置、豬仔沼氣保溫燈、爐具、照明燈等裝置;建成了完備的沼液綜合利用設施,日處理污水量為60立方米,年沼氣發電10萬kwh,通過沼氣、沼肥的綜合利用,每年可增加收益20萬元。豫湘工貿有限公司養殖場總投入近150萬元建成400立方米沼氣池2個以及建設沼液綜合利用設施,日處理污水量為80立方米,年沼氣發電20萬kwh,通過沼氣、沼肥的綜合利用,每年可增加收益35萬元。
沼氣能源建設提升了全區現代農業的科學發展水平,目前該區共建農村用戶沼氣池2023口,建集約化養殖場沼氣工程2處,養殖小區2個,聯戶沼氣12處;推廣沼氣生態農業3500畝,發展“豬—沼—果(糧、菜、魚、花)農業循環生態生產模式。全區現有沼氣一年可使5000畝林地得到保護,減少水土流失6500噸。通過沼氣建設,帶動改廚、改廁、改圈,實現圈廁、廚圈分離,解決了農村臟亂差問題,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村衛生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產品提質和農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