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晶科能源遭浙江海寧當地村民舉報“排污導致31人患上癌癥,6人患上白血病”,隨后于9月19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就“與記者沖突事件”以及“固體廢料處理不當”公開致歉。
此前海寧市環保部門曾經表示,對運河水質檢驗后發現,水體中氟化物超標10倍,這種氟化物的產生,可能與該公司晶體硅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洗滌流程有關。公司解釋稱,污染可能是因為公司含氟固體廢料堆放不當,致使該固體廢料被暴雨襲擊后經雨水管線排至附近小河。
點評:晶科能源污染事件解開了光伏產業污染現在的面紗,作為一種新能源的代表,太陽能產業總是以其光鮮、清潔的外表示人。但如果有人深入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生產現場,可能發現另一番景象。
不少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流程中會釋放出有毒物質四氯化硅,雖然國家要求多晶硅企業必須要上馬冷氫化或者熱氫化技術,實現四氯化硅的循環利用,再度用于多晶硅的生產,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很多企業生產流程中產生污染,造成多晶硅行業污染控制水平較低。
其實,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處理多晶硅的廢氣和副產物,不是技術上遇到瓶頸,而是肯不肯用最先進技術的問題。控制污染需要大量的投入,這對一些企業而言提出了考驗。在多晶硅制造領域,美國和日本也都經歷過污染時期,但是在技術進步以后,污染才慢慢減輕。
晶科能源的污染門讓人們再度審視光伏產業這個清潔能源的“罪與罰”, 在發展光伏產業時候,對于亟待解決的污染問題不能總采取先發展再治理的老路,加大控污投入,短期來開加大投資成本,長期來看必將帶來回報。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