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實習生 顏仕笑 記者 徐蒙)上海在新能源產業儲能領域又有新動作。昨天,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力公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三方簽約,共同投資組建鈉硫電池產業化公司,落戶嘉定工業園區。該公司成立后,上海鈉硫電池產業有望形成從研發到生產到應用的產業鏈。
近年來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等產業迅速崛起,新能源發電的電能怎么儲存,如何平穩、智能地接入電網,成為新能源產業亟需突破的瓶頸。以鈉硫電池為代表的大規模儲能技術被認為是支撐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戰略性技術,鈉硫電池結構緊湊容量大、能量儲存和轉換效率高、壽命長,是今后儲能領域和智能電網發展的重點技術之一。
新成立的鈉硫電池合資企業注冊資本為4億元,上海電氣現金出資2.4億元占60%,上海電力、中科院無形資產分別作價0.8億元,各占比20%。上海電氣依靠在產業化制造方面的優勢,與上海電力、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強強聯合,開創技術—產業化—用戶“三位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合作模式;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作為全球第二家掌握鈉硫電池陶瓷管核心技術的科研機構,此前已與上海電力共同建設了鈉硫電池中試基地,為鈉硫電池產業化公司奠定良好基礎。
副市長艾寶俊出席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