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圖名、不圖利,宣傳環保,踐行環保,幾十年如一日為身邊環境質量和生態發展默默付出,在河南有數萬名這樣的環保志愿者。10月12日,在省環保聯合會的組織下,環保志愿者首次舉行大聚會,訴說衷腸,在癡情做環保的同時,他們也希望所在的組織有個合法的身份,也希望獲得支持和肯定。值得欣喜的是,這些都得到官方的回應,“將力所能及地為志愿者提供幫助”。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夏友勝 實習生 付雨涵
(事件)
環保志愿者首次大聚會
10月12日上午,新鄉市長垣縣呂樓村村民宋克明從老家早早趕到鄭州,參加環保志愿者的首次大聚會,臉上帶著興奮。“難得啊,頭一回!很有必要”。
此時,他的身份不是“泥腿子”農民,而是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會長。
早在2002年,宋克明就創辦了黃河流域首家公益環保組織,來“關注生態環境,共創綠色未來”,隨后在黃河灘濕地建立6個鳥類保護站,堅持不懈為老家的環保事業奔波,而所有的費用都是自籌的。他因此還榮獲“地球獎”等環保大獎。
這次大聚會的組織者,是河南省環保聯合會,也是首個全省環保志愿者座談會。省內10多個環保NGO(不以營利為目的非政府性組織)的負責人和志愿者代表參會。
省環保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平說,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環保志愿者是一支極具潛力的民間力量。當前,在公眾參與環保活動方面,如何保持與政府互動是我們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因此,“弘揚我省環保民間組織及志愿者的奉獻精神,進一步調動全社會關注、參與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的積極性”,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此次大聚會的初衷。
(行動)
河南環保志愿行動全國靠前
從無到有,聚少成多,河南的環保志愿者發展迅速, 參與環保的群體,也已從學生為主到各個階層集體加盟,他們或踐行環保、或宣傳環保、或開展調查調研、或建言環保等,不計報酬,用個人的力量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
“河南環保志愿者,從參與人數和活動來說,在全國也是比較靠前的。”省環保廳宣教中心副主任張東濤說。
崔晟是鄭州市四十七中高中政教主任,“自然之友”河南小組組長,多年來致力河南環保事業,國慶期間,他帶領14名大學生,查看新鄉衛河的污染情況。
“污染厲害,而且水量也在減少。”在座談會上他直言不諱。他正在做名為“詩河”的環保項目,即《詩經》中的河流研究,現已經走訪過鶴壁的一些河流,“費用都是自己想法湊集”。
凡是有環保宣傳活動的地方,幾乎都有大學生環保志愿者的身影。鄭州大學環境保護協會會長王林介紹說,學生團體的環保主要是在宣傳層面,他們選擇了做實地調研,先后自費到南灣湖的浉河下游、黃河濕地,進行實地考察。
“大學生是一個很好的群體,而且信譽度比較高,環保志愿者可以成為政府與公民的紐帶。”王林說。
(心聲)
20多年堅守只為環境能好起來
在安陽滑縣,“賈環保”的名氣很大,他叫賈尚峰,從1990年就成為義務的環保宣傳員、監督員,沒要一分錢的工資,“我的生活常態是騎著車,行走在滑縣各個村莊,沒有間斷過,當然苦,但是內心是很快樂的”。
一次,他發現家鄉一條小河溝水質污染,騎車巡查百里,發現上游有的小造紙廠正排污水,他連夜寫好材料遞交環保局。
“做了這么多年志愿者,對這片土地也很有感情了,希望我們的環境能夠好起來,生活質量能夠提高。”這位老環保的話,道出了環保志愿者們共同的心聲。
(愿望)
盼望身份早日“轉正”
“自然之友”河南小組組長崔晟說,隨著活動做得越來越深入,他們的“合法身份”問題就迫在眉睫了,“沒有身份,我們沒法接受捐贈資助”。
今年5月底,他向鄭州市民政局申請注冊登記,希望能早日“漂白”轉正,卻未能如愿,對方說“得有‘掛靠’單位,才能注冊”。崔晟為此很苦惱,也很不解:“我們做的是公益事業,為何非得找掛靠單位?”
昨日,記者電話采訪鄭州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辦公室的張國禮,他表示,民間組織注冊登記,需要滿足四個條件,有30人以上的會員,最低資金3萬元,固定的辦公場所,業務主管單位的同意,就可以注冊。他強調說,沒有業務主管單位,同樣不能注冊。
民政部官員曾表示,將降低民間公益組織的登機門檻。張國禮認為,新的政策尚未出臺,他們也只能等待。
(努力)
基金獎勵支持建議得到回應
自掏腰包倒貼錢做環保,幾乎是所有環保志愿者的不二選擇,他們也渴望能得到資金幫助。
崔晟說:“我平時做環保的開銷都是自付,我有工資,還可以承受,但那些沒有固定工資的人,本身對環保也很關注,限制了他的發展,就很可惜了。”
他建議政府部門設置環保項目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環保志愿者行為的嘉獎。他的這個建議,得到其他環保志愿者組織的響應。
還有環保志愿者提出,他們在環保宣傳和調研中,掌握的環保知識有限,希望舉辦一些環保知識和技能培訓。
“環保志愿者隊伍是整個環保監管領域不可或缺的隊伍。”在場的省環保廳副廳長王爭亞表示,對于這些建議,他們會去研究解決,力所能及地為志愿者提供幫助。
(利好)
環保志愿組織有了新“靠山”
與昔日的“游兵散勇”式的“作戰”相比,環保志愿者組織今后將有了新的“靠山”,畢竟受到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關注。
“公眾參與社會環保應當成為社會的常態。”省環保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平表示,“環保志愿者用實際行動和業績更好地宣傳環保,省環保聯合會作為一個橋梁和紐帶,有責任提高公眾交流的質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他還建議,環保志愿者或NGO組織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參與社會管理要轉向理性化、有序化、負責任化的表達,高層次地思考問題;環保部門要提高與公眾交流的質量,建立健全溝通渠道。
?省環保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平認為,環保志愿者是一支極具潛力的民間力量
資料圖片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