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掮客CIF
憑借極富爭議的操作模式,中基公司(CIF)利用中國海外能源擴張之機呼風喚雨,這對中國利少弊多
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來源地之一,非洲國家在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這其中以安哥拉的上升最為顯著。從2004年至今不到十年時間里,安哥拉向中國每年出口石油量由1620萬噸增至近4000萬噸,是除沙特外向中國出口石油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對安哥拉提供的貸款、投資也以每年數十億美元的幅度增加。據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Chatham House)統計,截至2009年,中國向安哥拉的貸款至少達到130億美元以上。在這個非洲西南部國家,中國企業承建著從公路、鐵路、機場到保障房等一系列基建項目。更令外界關注的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下稱中石化)在安哥拉取得了一系列石油區塊的權益。
在安哥拉,近年來還出現了一家赫赫有名的華人企業“中國國際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CIF,下稱中基公司),其實際掌門人是53歲的香港商人徐京華。中安之間,在政府關系之外,從石油貿易、投資、基建到地產各個領域,這個由徐京華等人牽頭的中基公司身影無處不在,展示了強大的力量:
他們與中石化成立合資公司,獲得安哥拉多個石油區塊,自身卻沒有開采石油需要的大規模資金和技術;他們承諾向政府提供數十億美元巨額貸款,得以承包大量基建工程,再轉包給其他中國公司,但承諾并不總是兌現;他們在非洲一些國家政權脆弱時進入,從政府手中獲取礦產合同,無視國際社會關注的道德問題;他們行事神秘,擁有豪華私人飛機,過境免檢,直接與政府高層聯絡;他們甚至試圖以中國政府官方代表身份在一些國家獲得項目,迫使中國外交部幾度公開聲明,稱中基公司與中國政府毫無關系??
他們的活動,亦引起了國際媒體和政府研究機構的關注。
從2007年開始,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美國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先后展開對中基公司的研究,希望理清這家神秘公司的背景,以及它為何能在中國及非洲之間擁有如此罕見的影響力。
2010年8月13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將中基公司曝光,稱這家公司與在非洲的伙伴控制了中國最重要的石油來源渠道。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Stabile調查新聞中心,則從一年多前開始對中基公司進行跟蹤研究,近日完成的報道授權財新《新世紀》獨家刊登(見“中基非洲掘金路”)。
不過,這家公司仍籠罩著一層神秘面紗,關于它的關鍵問題尚難得到清晰回答,特別是它與中國的關系。
基于此,財新財新《新世紀》周刊亦從北京、香港等地展開深度調查,尋找與中基公司核心人物徐京華及其搭檔羅方紅等熟悉的各方人士。徐與中石化之間長達七年的合作原委與細節、中基帝國發展史均得以完整呈現。
財新采訪獲得的材料顯示,中基公司起源香港,起家于2004年協助中石化獲得安哥拉海上18號石油區塊50%權益。
以此為契機,中基公司建立和利用與安哥拉政府和其國家石油公司領導人的關系,在安哥拉迅速擴張,獲得各類工程和石油,并以安哥拉為跳板,試圖將這一模式復制到其他國家。他們并非中國政府承認的官方機構,卻與中石化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他們有時對外聲稱是中國政府的特殊代表,同時卻為牟取私利,不惜破壞其他中國企業的交易。
如果非要為他們尋找合適身份,可以稱他們為熱愛賭博和冒險的國際掮客。他們之所以頻頻得手,部分得益于中國能源戰略。中國近年轉向海外收購能源,不惜巨資,以確保所謂能源供應,給徐京華等國際掮客帶來撈金機會。他們不尋常的行事風格,打亂了很多既定的國際規則,亦引來關于官員腐敗的猜測,令中國政府在海外形象受損。
財新《新世紀》記者的調查顯示,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早已意識到問題,官方屢次公開澄清,但苦于徐的境外身份難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之像中石化這樣的國有石油公司,仍寄望通過徐的關系在安哥拉及其他國家獲得石油,因此仍給國際社會留下剪不斷、理還亂的印象,令中國政府部門有苦難言。
據商務部統計,僅2010中國海外投資規模已達688億美元,近九年年均增長近50%,分布在178個國家和地區。這些投資潛藏的問題和風險已引起中國政府關注,一些投資項目因帶來重大損失被重新審查。國務院國資委2011年6月公布《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著手建立境外資產管理體系,但仍處于初步階段。中國海外投資仍缺乏全面監控,給徐京華、羅方紅們留下了游刃空間。
中基公司核心人物徐京華憑借石油交易在安哥拉建立的特殊高層關系,如同一朵罌粟,異常美麗卻隱含巨毒,它似乎能在部分地區給中國帶來寶貴的石油,其不守規則、不計后果的行事作風,又使中國和中國公司付出巨大代價。隨著中基公司頻受質疑,諸多問題浮出水面,中國政府應適時總結教訓。在付出巨額學費之后,中國政府需要更公開、透明的海外投資策略,消除交易不透明產生的潛在風險,建立長遠可靠的海外資產控制權。這會是一個漫長過程,但必須從現在做起了。
——編者
中基非洲掘金路
能源與資源掮客中基公司在非洲如何光速崛起
勞拉·瑞娜·莫瑞 白修·莫瑞謝 西曼蘇·奧吉哈 帕特里克·馬丁-曼納德
他是一個性格開朗的香港生意人,上嘴唇的胡子像把牙刷。他同時擁有很多化名,據他的朋友們說,他喜歡女人和跑車。她是一個結了婚的婦女,年齡已不小,喜歡跟朋友和生意伙伴們說,她曾給鄧小平當過翻譯。
徐京華(又名Sam Pa)和他的生意伙伴羅方紅(Lo Fong Hung),兩人八年前開始向中國出售石油和礦產品。盡管當時他們資金不多,也缺乏石油生意經驗,但不要緊,因為他們抓住了時機,且有“政府高層關系”。
他們2003年在香港成立中國國際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下稱中基公司)時,中國才剛剛選擇非洲作為石油的來源地之一。當時,具有豐富石油儲藏的安哥拉剛結束了長達27年的內戰,迫切需要重建基礎設施。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愿意向其發放貸款,除非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下稱安石油)能理清賬目,公布審計報告,且安政府能嚴厲整頓腐敗。
中基公司于2005年宣布給安哥拉政府29億美元貸款,用于其國內基礎設施重建,并與安石油在香港注冊了合資公司——安中石油公司(China Sonangol,下稱安中石油),成為從安哥拉向中國銷售石油的中間商。此后,安哥拉成為中國進口石油的重要來源。
在隨后的幾年里,中基公司陸續獲得了安哥拉十幾個石油區塊的權益,獲得了在津巴布韋開采鉆石的許可,還在幾內亞取得了一份利潤誘人的采礦合同。2008年,中基公司收購了美國金融界曾經最富盛名的地標建筑——華爾街23號。
今天,以中基公司為核心,一個60多家企業的跨國網絡已然成型,這些企業位于投資環境寬松的新加坡和香港,以及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等離岸天堂。
中基公司在非洲引進了一種新的經營模式:一家私營的香港公司從中國國有銀行獲得貸款,提供給非洲國家修建基礎設施。作為交換,這家香港公司再從非洲獲得石油和礦產品,并且賣到中國。
飛遍非洲
中基公司在一些非洲國家政權搖搖欲墜、面臨國際譴責的時候進入
在過去的幾年里,徐京華和羅方紅乘著豪華私人飛機飛遍了非洲,向安哥拉、津巴布韋、幾內亞和馬達加斯加承諾,提供建設價值達18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
但是,這其中另有隱情。中基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在拿到開采權后——常常是非洲最豐饒的礦產資源的開采權,承諾用于建設基礎設施的資金卻未見蹤影。礦產交易的收益被中基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投資到其他地方,脫離了非洲的法律和資源國公民的監督。
在安哥拉,中基公司承諾建設三條鐵路、一個新的國際機場和20萬套保障房。但是問題很快暴露,進展有限。
本為預計要成為非洲最大機場、中基公司援助標志的安哥拉新國際機場,在宣布開工五年后依然沒有完成。安哥拉著名調查記者莫拉伊斯 (Rafael MArques de Morais)在3月報道說,機場只建設了很小一部分基礎。莫拉伊斯最近在電子郵件里回復記者詢問時說,情況至今沒有多少改變。
中基公司往往在一國政權搖搖欲墜、面臨國際社會譴責時進入有關國家:2008年,在幾內亞一名軍官把執政黨趕下臺之后;2009年,在津巴布韋的穆加貝政權受到動搖時;2010年,在馬達加斯加一場軍事政變后的幾個星期。
針對每一個國家,中基公司在香港或新加坡注冊成立一個“開發公司”,公司由安中石油和當地政府合資。新公司會取得在這些國家的礦業開采權,同時還負責管理由安中石油提供貸款興建的基礎設施項目。
中基公司的做法,引起了國際社會關注。“這是自然資源爭奪之中的一張新面孔。非洲國家的精英和亞洲企業家們正使用復雜的離岸工具簽訂開采自然資源的合約,為自己分得一杯羹。正如以前西方掠奪非洲一樣,現在還是普通的非洲人民蒙受損失。”國際反腐敗監督機構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的分析師朱迪斯·波爾特尼(Judith Poultney)指出。他所在的機構,曾深入調查過中基公司及其他在非洲的自然資源大交易。
中國關系
嫁接中國資金與非洲石油
中基公司與中國政府關系很受關注。其公司高層與非洲官員的高調會面,總給人以他們有中國政府在背后支持的印象。不過,中國外交部多次重申,中國政府與中基公司沒有關系;外交部還曾在2009年發表公告,稱中基公司是一家私人企業,與中國政府無關。
但中基公司能從國有的中國銀行獲得貸款,并向國有的中石化下屬公司銷售石油。安中石油2006年在香港的一份抵押貸款申報文件顯示,該公司在與中石化的合資公司安中石化國際公司(Sonangol Sinopec International ,下稱SSI)中持有45%股份。
2004年,SSI獲得安哥拉18號石油區塊50%的權益,成為第一家在安哥拉擁有石油區塊權益的中國公司。這部分權益此前屬于殼牌。
兩年后,在安哥拉石油塊區競標中,SSI因其破紀錄的高競標價,一躍成為媒體的頭條。
安石油2011年礦業開采許可圖顯示,安中石油和SSI擁有安哥拉境內八個油塊區的開采許可。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3月發布的報告稱,安中石油又收購了另外四個有開采許可的公司當中10%至15%的股份。(參見財新《新世紀》記者采寫的相關報道“起家安哥拉”)
安中石油在2005年到2008年間還從安哥拉購買石油,且每年向中石化一下屬公司出售至少1500萬桶原油。
安中石油在香港抵押借款披露的文件顯示,上述石油銷售合同被用于為安石油獲得20億美元銀團貸款。文件還顯示,中國銀行2006年撥付了一筆貸款給中基公司和另一家它的關聯公司,貸款以石油合同作保。
中基公司關系網
徐京華實際控制中基公司,但臺前則是羅方紅
2004年4月4日,徐京華和羅方紅作為嘉賓,出現在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主持的《你好總統》的電視節目上。在節目中,查韋斯總統在歌中頌揚羅:“她是那么富有個人魅力,她是一名中國將軍的女兒,她現在是一家跨國企業的老板。”
羅方紅的丈夫王翔飛,在中國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國有企業中擔任過董事,目前是中基公司多家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在成立中基公司之前,羅方紅只在香港創辦了一家名為大礎有限公司(Deltop Limited)的企業。
2003年,她幫助成立了創輝國際發展有限公司(New Bright International,下稱創輝國際),后者間接控股中基公司,位于整個中基公司集團架構中最高端。如今,她在中基公司全球60多家相關的公司中擁有董事席位。
徐京華祖籍香港,在上世紀80年代,他以“Ghiu Ka Leung”這個名字注冊了幾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顯示他的辦公地點離天安門廣場不遠,那棟樓當時還是比利時駐中國大使館所在。
徐京華當年的一位香港生意伙伴說,在上世紀80年代,徐曾帶領一家公司與中國做設備貿易;到了90年代,他嘗試與洪森當政的柬埔寨作生意,但以負債告終。
根據香港的法庭記錄,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徐京華多次被人起訴破產、拖欠債務和稅收滯納,被起訴次數超過15次。
徐在香港的一位老朋友說,他離開柬埔寨之后,到了澳門,并經人介紹進入葡萄牙銀行和商業圈子。
到2004年的時候,他和在安哥拉工作的葡萄牙籍銀行家海爾德·巴塔格里亞 (Helder Bataglia)建立了合伙關系。巴塔格里亞創立的Escom集團,主要在安哥拉和剛果涉足石油、采礦和房地產行業。
2004年春天,徐京華和巴塔格里亞前往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拜見總統查韋斯。
在那次訪問中,查韋斯公開宣布巴塔格里亞的Escom集團和中基公司的母公司北亞國際發展有限公司(Beiy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下稱北亞國際)將攜手合作,共同在委內瑞拉開發“移動通信、國家電視臺、衛星電視臺和社會保障住房建設”項目。不過,他們的合作關系最終以失敗告吹。
徐京華的女友馮婉筠(Veronica Fung)持有創輝國際70%的股份,同時擔任23家中基公司關聯公司的董事。
北亞國際成立于2003年,創輝國際持股70%,哈爾濱一家鐵路建設公司北亞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0%。后來,北亞國際更名為大遠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大遠國際),并獲持中基公司的99%股份。
7月以來,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等多種方式試圖聯系徐京華和中基公司董事會成員,但沒得到回應。
在非洲擴張
“所有的投資者都被嚇跑了,而這群人留了下來,簽署合約”
中基公司在安哥拉的關系網,使之較輕易地進入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和津巴布韋。
2008年,幾內亞的一些反對派軍官推翻了政府。新政權外交孤立,急需資金。中基公司找到資深的投資銀行家、時任幾內亞礦業部長馬哈茂德·蒂亞姆 (Mahmoud Thiam),表示愿意以“特殊朋友”的身份,給幾內亞提供急需的財政支持。但蒂亞姆最初對中基公司充滿懷疑。
“新政府剛上臺,尤其是毫無執政經驗的新政府上臺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經久不衰的現象:世界上每一個騙子都要來炫耀一下。世界上每一個騙子都會給予最大的承諾,承諾他們能給予數十億美元的貸款信用。”他在紐約的一次訪談中說。一周之后,中基公司特意安排了安石油的CEO文森特(Manuel Vicente)飛往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試圖說服蒂亞姆。
六個月內,蒂亞姆就簽署了他所謂的“世紀合同”。在2009年10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他宣布中基公司將會在幾內亞投資60億到90億美元。中基公司被授權開發幾內亞的三塊大油田;作為回報,中基公司將幫助當地政府修建基礎設施項目。
而就在簽字儀式前的12天,幾內亞發生了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事件之一。9月28日,民眾以和平的方式抗議軍政府領導人,結果幾內亞軍隊朝民眾開槍,導致150人喪生。成百上千的婦女遭到了強奸,1200多名游行示威者受傷。國際社會以實施制裁作為反應。
“所有的投資者都被嚇跑了,而這群人留了下來,簽署合約。”當時的反對派、現任幾內亞中央銀行的副行長巴爾德(Abdoulaye Yero Baldé)這樣評價道:“很難說這份合同對幾內亞來說意味著什么。”
大屠殺之后一個月,中基公司從香港的中國銀行賬戶上撥付了1億美元給幾內亞中央銀行,作為其承諾在幾內亞修建基礎設施的預付款。在一次訪談中,蒂亞姆還說他曾經因為需要“緊急預算支援”而挪用了5000萬美元,因為當時政府缺少現金。
2009年10月21日,中基公司貸款330萬美元給幾內亞政府,讓他們審計中基公司的競爭對手——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下稱俄羅斯鋁業)。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鋁業公司,擁有安中石油覬覦已久的幾內亞采礦特許權。
這份貸款合同由蒂亞姆簽署,合同中特別指出,如果幾內亞政府從俄羅斯鋁業公司追回錢款,中基公司可以獲得1.8%的提成。當問到為什么安中石油愿意出資贊助此次的審計,蒂亞姆回答道:“這是我們惟一能拿到錢的地方。”
維基解密最近披露一份2010年2月26日來自駐科納克里的美國大使館的電報稱,在使館政治參贊與西方礦業公司主管的會面中,力拓駐幾內亞代表說蒂亞姆通過“推銷中基公司”,以及和總統緊密配合,“以確保那些給政府高官和國家民主暨發展委員會(CNDD)的同僚提供了回扣的交易,能在整個過渡期間有所保障”,他“個人從中拿了不少好處”。
蒂亞姆在被問及對此如何回應時表示,“大使引述的那些礦業公司的管理者,我正在與他們抗爭,重新確立和增強幾內亞的權利。這些觀點完全是無稽之談。”
2010年12月,蒂亞姆和中基公司的代表飛赴馬達加斯加,同當地政府談判。該國政權在2009年3月剛經歷更迭,而蒂亞姆是時任礦業部長的朋友,中基公司則對當地儲量預計高達9.75億桶的茲莫羅(Tsimoro)油田感興趣。
中基公司進入馬達加斯加不久,當地政府即核準對在茲莫羅油田持有股份的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油企進行審計。
首輪審計由基德律師事務所(Gide Loyrette"margin-top:6px;">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資訊 國內環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