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謝慶裕 通訊員/陳杰俊)筆者昨日從省環保廳獲悉,省政府建立省農村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以實現農村環境的統一規劃和綜合治理,統籌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副省長林木聲擔任聯席會議組總召集人,省政府副秘書長羅歐、省環保廳廳長李清、省農業廳廳長謝悅新擔任召集人,成員由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8個單位的分管領導組成。
省環保廳制定并下發《廣東省農村環境保護行動計劃(2011-2013)》(下稱《計劃》)。《計劃》透露,到2013年,農村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初步建立,基本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全省基本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解決全省農村1645.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焦點一:生活污水處理 目標時間:2012年
珠三角鎮鎮建成處理設施
去年初,廣東67個縣(市)實現縣縣均有污水處理廠,總數達239座,成為率先跨入日處理污水過千萬噸的省份。但污水處理管網難以深入到村鎮、污水處理能力難以充分發揮。此外,廣東有56個縣未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且更多集中在偏遠農村地區。
省環保廳廳長李清曾坦言,“目前廣東縣、市基層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有20%的垃圾是焚燒處理,七八成還是填埋,很多地方更是簡易填埋。”
對此,《計劃》要求,以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為重點,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爭取在2012年底前鎮鎮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其他地區大力推進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敏感區周邊鄉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同時,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的規劃建設,重點推進縣級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縣(市、區)全部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
焦點二:養殖污染減排 目標時間:2012年底
各地級市完成養殖場整頓
省環保廳介紹,今年開始,國家新增氮氧化物、氨氮兩項污染減排指標,其中后者與畜禽養殖業污染密切相關,要求2015年在2010年的基礎上削減13.3%。
對此,《計劃》提出,以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重點,推進農業污染減排。2011年底前,各地級以上市要在完成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污染減排,建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的環保監管檔案,完善基本信息數據庫。2012年底前完成本地區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區)清理整頓工作。
我省將繼續積極實施“以獎促治”政策,重點圍繞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和歷史遺留的農村工礦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與村莊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的環境問題開展整治。到2013年,完成“以獎促治”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00個,建成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工程15個,基本解決“問題村”的突出環境問題。
省環保廳透露,2008年以來,我省共獲得中央“以獎促治”農村環保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重點支持了71個村鎮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建設。
焦點三:村莊整治規劃 目標時間:2012年
粵東西北完成70%以上規劃
按《計劃》要求,我省將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示范建設標準體系和激勵機制,深入推進創建工作,不斷提高創建質量,由點到面,逐步形成規模和體系。2012年前建成20個省宜居城鎮、31個省宜居村莊創建指導點,示范帶動在全省建成一批宜居城鎮、宜居村莊。到2013年,全省新建成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30個以上、生態村60個以上。
我省將加快村鎮規劃編制,省環保廳透露,到2012年全省完成全部建制鎮總體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完成全部村莊規劃,粵東西北地區完成70%以上村莊規劃。以村莊規劃為指導,全面開展村莊整治,實施“萬村百鎮”整治建設工作方案,重點抓好城鎮的出入口以及主干道、國道、省道兩側1000米以內的村鎮整治建設。實施“凈化、美化、綠化、亮化”工程,以縣域為單位,實現每年整治10%的自然村的目標,改善農村生態條件。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