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之城孔敬展區
孔敬少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周旭):泰國孔敬府今年再次當選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魅力之城”。大家猜測,這也許得益于孔敬與博覽會舉辦地南寧20多年友好城市的“老交情”。而孔敬人卻認為,是中國-東盟博覽會今年的主題——環保合作,給孔敬帶來又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
孔敬不僅是泰國的環保帶頭人,更是環保合作的模范。多年來,孔敬府全民齊心協力搞環保,因此戰勝清邁、尖竹汶、素拉他尼三個“競爭對手”,再次成為今年中國-東盟博覽會“魅力之城”。
相對于許多因工業污染而環保的城市來說,一直處于半農業化狀態的孔敬的環保意識更多地來自“自覺”。相對于首都曼谷或旅游城市清邁、普吉這些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泰國名城,地處偏遠貧窮的呵叻高原之上的孔敬一直在找尋著自己的出路。
2007年,孔敬把環保放在本府社會經濟發展五大戰略的第三位,工業、農業之后就是環保,定位是“今天泰國的環保之城,明日世界的宜居之城”。
本次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孔敬府圍繞著來自黃色府花——“昆”的創意,利用有限的空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環保理念。
“昆”就是我們常見的“黃金雨”,有風調雨順之意。樹高12-15米,耐干旱、生長快、花期長。果子可在野外求生充饑,還可通經絡、祛痰解熱。
黃金雨顏色鮮亮,花朵成串,一串串下垂的花朵,形似風鈴。每當微風吹浮,花瓣飄落,如同細雨,并散發出淡淡清香。
來到博覽會的孔敬展區就如同走進了黃金雨花園,花園中有三個大花壇,分別展示了孔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第一個花壇是舞臺。來自孔敬藝術學校的10多名學生們身穿孔敬各民族傳統服飾,表演民族舞蹈。她們身后的熒屏上講述著孔敬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孔敬建城只有200年左右,但早在16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此前,泰國駐南寧副總領事噶侖·叻拉昆翁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他眼里孔敬最大的魅力是那里的人。孔敬人質樸友好,愛護自己的文化和家園,那里的寺廟、禮儀、絲綢是泰國東北文化的代表。
孔敬展區的第二個花壇展示了孔敬制造和服務領域的環保項目,包括傳統造紙、醫院衛生院廢水處理、綠色酒店等。來自孔敬工業總會的威吞·革倫眉先生介紹說,泰國工業總會組織企業職工進行垃圾分類后,各企業每月平均減少垃圾排放60%。廢品回收所得作為固定收入,每位職工每月分得500銖(約100多人民幣),剩余部分作為獎金分配。
孔敬環保專家蒙迪·巴色隆叻先生介紹說,近年來,孔敬相繼舉辦了“孔敬人心中添綠色”、“綠色孔敬日”等活動。今年9月9日“關愛地球日”的活動包括在府內4條主要街道禁行機動車,停駛電梯一小時,節能摩托車拉力賽、超市商店給不用塑料袋的顧客打折優惠,回收電子垃圾、大學生校園關燈拼字等活動,目的是吸引所有民眾參與環保。
泰式按摩
記者認識蒙迪·巴色隆叻先生的過程很有意思。在聯系采訪孔敬府府尹的時候,記者在南寧博覽局見到了代替接受采訪的蒙迪·巴色隆叻先生。他抱歉地說,由于泰國百年不遇的洪水波及孔敬,府尹先生在家鄉領導抗洪沒能前來參展,授權他來接受采訪。
蒙迪·巴色隆叻先生坦率地說,遭災還談環保,多少有些難為情。但水災警示我們,應加倍重視環保,重視環保合作。他說,我們孔敬人以齊心協力環保為榮。除了重視政府和民間的環保合作,更注重與專家和學者的合作。以孔敬大學為首的一批專家學者和民間組織都是孔敬環保取得成效的因素之一。
蒙迪·巴色隆叻先生自我介紹說,他原本是工程師。工作中,越來越深地體會到全球變暖的危害,因而轉做環保。采訪結束時,他送給記者一本孔敬府請他編寫了一本百余頁的《孔敬環保規劃》。
孔敬展區的第三個花壇為互動區,設置了貿易、投資、旅游咨詢臺,還有泰式按摩、SPA體驗及傳統美食木瓜沙拉的品嘗。同時,還展示了未來孔敬這個世界宜居城市的美好。
來自孔敬旅游局的諾帕拉·高萬先生介紹說,孔敬有4個國家公園,有泰國唯一的恐龍博物館,那里收藏了數千塊1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目前,BBC大片《恐龍星球》正在熱播,相信會有更多的游客去參觀孔敬恐龍博物館。
諾帕拉·高萬先生歡迎友好城市南寧的朋友和中國各地的游客去孔敬共享生態環保合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