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保局回應惠景城監測點空氣質量“最差”事件時稱:
禪桂不再進駐大型化工項目
本報訊(記者李文慧)今年上半年粵港珠三角空氣監測報告顯示,在16個監測子站中,佛山的惠景城數據再次墊底,空氣質量連續第7年最差。昨日,市環保局負責人對此回應表示,雖然惠景城監測點與往年同期相比空氣質量逐步改善,但是污染物濃度確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對于佛山濃度攀升約四成的污染物臭氧,市環保局計劃加強污染源在線執法,并與周邊城市合力對包括各類揮發性有機物在內的排放源加以控制。
降低臭氧濃度須聯防聯治
在4項監測的污染物指標中,佛山監測點所錄得的臭氧濃度,是唯一飆升的污染物,而且漲幅約四成。市環保局副局長呂丹苗表示,不能單從臭氧濃度上升的現象來判定佛山污染情況加重。
而市環保局鄭總工程師也分析,“臭氧上升肯定不單純是佛山自身污染物的原因”。接下來,市環保局計劃與周邊城市聯防聯治,從污染物排放源頭上解決空氣二次污染的難題,并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測、執法等措施。
惠景城監測點污染物濃度一直高于全市
“雖然惠景城監測點與往年同期相比,周邊的環境空氣質量已逐步完善,但污染物濃度確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呂丹苗指出,該監測點多次墊底,驗證了路邊環境空氣質量確實比一般居民區、文教區差。
據悉,惠景城監測點位于禪城交通主干道汾江南路上,反映的是路邊局部空氣質量的水平。“一個監測點只能說明該地周圍幾平方公里內的空氣狀況,只有多個監測點才能代表整個城市空氣狀況。”
紡織、印染、電力等行業將嚴格準入
目前佛山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改善,但是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突破百萬關卡,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從限制污染源頭著手,減少各類污染物的排放,從根本上降低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呂丹苗表示,禪城、南海等區域不會再批準大型化工項目進駐。對于紡織、印染、電力等行業,也會嚴格準入,在“十二五”完成“降氮脫硝”的任務。并按照相關要求,逐步淘汰黃標車。
另外,市環保部門負責人也承認,由于多年來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佛山環境質量的改善確實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并非幾年的努力就可以達標。但她也同時表示,佛山將會以自身為標準,逐年實現空氣質量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