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0日電據俄新網援引10日出版的《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報道說,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俄羅斯天然氣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的份額還將繼續增長。到2035年,亞洲國家將成為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國。但是,一些專家相對悲觀,他們認為全球市場將出現新的天然氣泡沫。
根據國際能源署昨天發布的2011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11),到2035年,俄羅斯的天然氣開采量將增加35%,達到8600億立方米,亞馬爾半島將成為天然氣供應的新支柱。報告認為,俄羅斯仍將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開采國和主要出口國,中國、卡塔爾、美國和澳大利亞位居俄羅斯之后。
根據預測,俄羅斯對亞洲國家的能源出口份額將會增加,而對歐洲的出口份額將會減少。這樣,如果說2010年對歐盟的能源出口收入占俄羅斯能源出口總收入的61%的話,到2035年將減少至48%,而對中國的出口比例將從2%增加到20%。
俄羅斯礦物燃料(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出口年收入到2035年將比2010年(2550億美元)增長65%,達到4200億美元。國際能源署認為:“由于擁有大量的能源資源,俄羅斯未來數十年仍將繼續成為世界能源體系的基石,但是,該國能源行業面臨的問題像其資源總量一樣多。”
但歐洲用戶認為,俄羅斯占歐洲天然氣市場的比例將從目前的21%增長到2030年的26%。這是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托夫?德馬爾熱里昨天表示的。
根據A.T. Kearney公司的預測,2015年將是全球和歐洲天然氣市場的轉折點。預計2014年之前供應量會減少,到之后,由于產能過剩將出現天然氣價格的大幅下跌。同時,天然氣交易場所的作用將會增長。因此,天然氣開采公司需要擴大貿易活動,逐步放棄同石油價格掛鉤的天然氣價格合同。A.T. Kearney強調,進口型的公司將被迫接受更為靈活的天然氣供應條件,擴大貿易業務。而且,天然氣的作用也將增長: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將每年增長1.7%,歐洲每年增長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