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山風景區正式為環保“禁車”,8輛旅游環保大巴首發上路;不過很多市民認為25元的票價太貴,希望降低價格。圖為游客乘坐環保大巴游覽西山。首席記者趙偉攝
環保大巴昨日首次出發。首席記者趙偉攝
昨日,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禁止機動車上山,通往貓貓箐的道路也被封閉,只能行人通過。首席記者趙偉攝
西山景區禁止私家車追蹤
新聞速讀
??? 昨日,西山風景區正式為環保“禁車”,8輛旅游環保大巴首發上路,很多乘客認為每人25元的票價稍微貴了點,希望適當降低價格。但管理方表示,目前,每輛大巴客均成本每人次已超24元。
昨日,西山風景區正式為環保“禁車”,8輛旅游環保大巴首發上路迎客。不少市民對環保大巴票價表示關注,認為目前每人往返25元的票價稍微貴了點,希望價格適當降低。
“我們乘坐的還是今天的首發車。”一些消息靈通的市民一早就趕到高峣環保大巴乘車點。跟隨市民,記者也親身體驗了乘坐環保大巴的感受。40人坐的大巴寬敞明亮,舒適整潔。每輛車各配一名司機和一名解說員,聲情并茂地講解著西山景區的自然風景和人文典故。
據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陸李平介紹,初期到位的環保大巴共有8輛,全部使用零排放的天然氣。目前,環保大巴試行票價為雙程25元,單程15元。平均每10分鐘發一班車,游客可憑票在沿途每個站點隨意上下車,盡情包攬西山美景。環保大巴共設5個站點,從高峣生態停車場出發,途經玉蘭園、華亭寺、太華寺,最終到達聶耳墓,全長6.8千米,車程近20分鐘,而步行則需要近1小時。為確保景區車輛、行人的安全通行條件,管委會前期還投入了1.5億元對景區交通環境及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完成320國道改彎、龍門路、生態停車場以及站臺、售票亭、衛生間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建立了以綠色交通系統為主導的旅游交通體系。
“就6公里多的路收25塊,還是稍微貴了點,希望以后價格能低點。一個單程就15塊不是很劃算。”盡管對大巴的體驗都很滿意,但不少乘客普遍還是認為大巴票價偏高。“建議往返收20元,單程只收往返票的半價,不要像這樣單程票高出往返票的半價。”家住碧雞鎮附近的市民王艷玲表示,對環保大巴的票價還是難以接受。
對此,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陸李平表示,受解說、駕駛員等因素影響,環保大巴票價成本約為每人次18.05元,加上每人5.94元的資源有償使用費,成本已超過24元。另外,“保本+微利”的原則使得目前每人次為25元,不過這是試行票價,希望市民能理解和支持。 “但對于經常到景區游玩的市民,票價還將有相應優惠,目前方案正在商討中。”
陸李平還表示,新建的高峣生態停車場能同時容納300輛車,社會車輛游西山可停至生態停車場,選擇換乘環保大巴上山,也可選擇步行上山,康體健身;此外,景區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的西山旅游環線也已修通,行程約7千米,自駕游客也可按照交通指引,行至西山后山和貓貓箐社區。
記者梁佳 廖晶蓉 楊雪煌 通訊員孫磊報道(昆明日報) <
?
記者“摸線”
乘車走環線10分鐘到貓貓箐
在體驗過景區的環保大巴后,記者又乘摩托車在旅游環線上體驗了一番。由于路況良好,從高峣6路車終點站旁的環線路口到貓貓箐全程僅用了約10-15分鐘。
記者發現與以往走景區專用道相比,剛通車的旅游環線路況要好得多,整條旅游環線設有兩條車道,路面寬大約在6米左右,加上路上往來車輛較少,行駛非常順暢,同時因為已經鋪上了柏油,路面也較平坦,在行駛過程中幾乎感覺不到顛簸。但是整條環線彎道較多,還是需要駕車游客多注意。
私家車可分別由兩個入口進入旅游環線直達西山后山貓貓箐。其中,一個入口位于景區北門不遠的高峣6路車終點站旁,有較醒目的旅游環線入口標識,是最為便利的一個入口;另一個入口則位于沿老石安公路行至下華哨的地方,同樣設有環線入口標識。游客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旅游環線的入口進入景區,除明顯標識牌外,兩個入口均有相關工作人員指引私家車通行。
??? 記者梁佳 廖晶蓉報道(昆明日報)
短評
服務的實質是以民為本
西山景區環保大巴在民眾和媒體的熱切關注下上路了。
禁止私家車進入景區,景區環保大巴擔當所有游客游覽觀賞出行往返的任務,對提高昆明旅游服務水平,保護景區環境,維護景區交通秩序,減少路人行走安全隱患,無疑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也是大家對西山景區環保大巴這一新生事物非常關注的原因所在。
但是,對于環保大巴雙程25元、單程15元的試行票價,還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環保大巴行程全長不到7公里,車程費時不到20分鐘。無論怎么說,乘坐1公里的車人均消費2元的票價都不算便宜。
環保大巴畢竟還是公交車。它所提供的服務對象從實質上來講是普通百姓,而非“豪華專列”,如果乘坐公交車甚至超過了出租車的消費,那么它的價格的合理性就肯定會受到消費者的質疑。如果說,高昂票價的成因是成本所累,那么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能否可持續發展同樣會受到質疑。
在經濟學中,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公園等公共機構就屬于公共物品。作為社會成員,應享受到國家提供的各種公共服務,如公園、公共交通工具等。我們不能把得益或利益變成企業甚至是公共機構追求的目標,而忽略了其應有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
國務院法制辦2010年10月公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城市公共交通票價根據運營成本等因素實行政府定價。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票價,應充分體現社會公益性事業特征,有利于優化城市交通結構,引導社會公眾選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
因此,我們希望在環保大巴票價試行期間,有關部門能夠更多地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在如何減少成本和消費者負擔上下工夫,爭取到管理方與消費者都相對滿意的雙贏局面,把好事辦好!( 石 瓶)<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