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1月16日訊 記者郄建榮??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今日向媒體通報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今天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但是,立即在全國范圍內開展PM2.5監測有難度。
“雖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監測技術,并且我國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展了包括PM2.5在內的城市空氣質量試點監測工作,但由于在全國統一開展PM2.5監測涉及儀器設備購置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的培訓、財政資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統的準備工作和能力建設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立即開展PM2.5監測工作還有一定難度。”環保部科技司有關負責人今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十二五”期間,環保部確保在標準全國生效時實現各地有能力開展PM2.5等新指標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
早在2008年,環保部就啟動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經過20多次修改,歷經3年,2010年底編制組完成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環保部正式向各部委、地方環保部門等215家單位發函征求意見,并通過環保部網站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共收到書面意見210條及大量網評意見和建議。編制組多次召開大氣環境領域院士、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的研討會,就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廣泛討論。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認真研究主要分歧的基礎上,編制組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了修改,形成了二次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