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與北京有兩個小時的時差,這里聚集了31個民族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情,這里曾經是繁華的古絲綢之路,就是這個沙漠綠洲——喀什,正在揭開神秘的面紗,摸索、嘗試、創新屬于自己城市發展之路。2011年11月18日,新疆喀什市政府宣布將打造國際“第五代新城”,新浪環保走訪喀什,與喀什地委委員、喀什市委書記、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陳旭光進行了交流。陳旭光書記深入解讀了喀什的城市定位及規劃:結合自身交通區位優勢,以低能耗、高產出的“流動經濟”作為發展支柱,依托國際航空港的區位優勢,走低碳生態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廊三帶 提升城市宜居性
東有深圳,西有喀什。三十年前,深圳成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昔日的邊陲小鎮如今發展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城市;今天,我國西部邊陲重鎮喀什,國家級特殊經濟開發區,將如何定位,如何規劃城市發展。
喀什,地處地震多發帶、脆弱的綠洲生態環境,結合獨特的城市布局“一廊三帶”的空間規劃正在實施。具體地說,一廊指城鎮功能與產業發展走廊,三帶則是北部生態緩沖帶、中部生態休閑帶、南部生態保育帶。以建設現代化綠洲田園都市為定位,在發展新城的同時加大保護文化遺產力度,將傳統及現代優勢結合,營造優美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宜居性。
流動經濟 低能耗、高產出的經濟模式
傳統的城市發展通常以大規模土地開發、工業迅速擴張、人口快速聚集的方式進行。對于喀什這個具有千年文化傳統,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城市而言,需要摸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喀什提出了“第五代新城”的經濟內涵——流動經濟:即資金、人口、信息快速流動的經濟模式。
國發〔2011〕33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支持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對于喀什發展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對于經濟發展,意見中指出,“2011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對經濟開發區建設每年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助。” “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在經濟開發區內設立分支機構。建立經濟開發區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統籌研究和協調金融政策,推進金融創新試點,推動金融行業發展,支持經濟開發區建設。支持設立經濟開發區產業投資基金。”在政策指導和幫助下,喀什政府將允許金融創新,深入發展金融試點,在新的一輪發展中,突破昨天的視野用全新的思維規劃今天。大力發展旅游業、口岸業、金融業務等流動經濟。
空港經濟 以區位優勢實現經濟增長
喀什地區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邊境線總長888千米,周邊鄰近國家還有吉爾吉斯斯坦、印度。目前有紅其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卡拉蘇、喀什國際航空港5個口岸對外開放。2011年6月18日,喀什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民航局在烏魯木齊簽署會議紀要,將喀什機場打造成為疆內樞紐機場。2011年喀什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90萬人次。
喀什獨具的面向東亞、南亞、西亞的區位優勢成為發展空港經濟的基礎,同時喀什具有通向歐洲及內陸的距離優勢,可更好的與歐洲國家及內陸的直通,為發展國際商貿、現代物流、旅游交流提供了交通保障。將喀什從駝背上的絲綢之路打造成為空中的絲綢之路。
喀什符號 不到喀什,不算真正到新疆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符號。提到喀什,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到喀什、不算真正到新疆”。這個坐落在中國最西邊的古老的城市,孕育了濃厚的民族底蘊,親歷了絲綢之路的鼎盛與繁榮,喀什這顆璀璨的西部明珠,渴望塑形、鑄魂、提氣,完整保留并保護古老的文明歷史,塑造一個宜居城市,鑄造豐富交融的文化底蘊,提升國內國際的城市知名度。喀什,正在用“新思路、新絲路”,借鑒城市發展經驗,以歷史文化得到有效傳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資源得到可持續開發利用為目標,以社會和諧、經濟繁榮為核心,實現喀什的可持續跨越式發展,全力打造“第五代新城”。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