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高明區與南海區在布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皆有大動作:
14日,落戶于高明明城鎮的德方納米項目首期工程正式投產,將成為國內LFP正極材料主要供應商;而該區也在此前順利獲批成為全省首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綜合示范區。
29日,落戶于南海丹灶鎮的廣順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園區正式動工,該鎮據此計劃以南海區名義,著手申報省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產業基地。
實際上,今年以來,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發力的不止高明明城、南海丹灶兩地,南海里水與禪城區等均高調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
不可否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被我省列為重點突破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省內各地包括佛山各區沒有理由不去爭搶個中機遇。但一陣喧囂熱鬧過后,招商上各顯神通的佛山各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否如愿走向規模效應,從而崛起壯大?還是會因前期分工不明而變成內部無序競爭的一窩蜂?這是一個值得關注與探討的新課題。
高明南海勢頭最猛
今年年底,高明與南海兩區一定會把各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招商大手筆濃重地寫進區級年度總結之中,而這兩個兄弟區一年下來確實各有可喜的建樹:
先是高明。去年年底引進的陸地方舟電動汽車項目在今年有進一步的進展。按照相關計劃,這個被佛山市委書記李貽偉稱之為“有望成高明命運轉折點”的項目明年5月即可正式投產,預計5至8年后,可使高明擁有年產20萬臺新能源汽車的能力。為此,該區已于上月成立以區長黃棋泰為組長的專責小組,以加速推進這一項目。
至今年下半年,該區再有捷報傳出:今年8月底,獲批成為全省首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綜合示范區;上月14日,同樣引自深圳的德方納米高明項目首期正式投產,該項目出產的納米磷酸鐵鋰經鑒定屬國際領先水平,年產能可達3000噸,將成為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主要供應商。
高明新能源汽車產業勢頭迅猛,一江之隔的南海區同樣大動作不斷:5月,選址里水的北汽福田歐輝客車事業部廣東工廠宣告投產,作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全國排行第一的北汽福田,將力爭使南海成為我國最大的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
而在上月底,廣順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產業園在該區丹灶鎮正式動工,主要生產銷售新能源動力設備及材料、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等,預計明年底投產。
從過去一年的招商進展來看,無可否認,高明與南海已成佛山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動作最大、勢頭最猛的兩個區。
從招商比拼到省級基地之爭
而除高明、南海外,禪城與順德兩區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各有考慮:
按照相關規劃,禪城擬以南莊和張槎作為兩大片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其中,南莊片區以山西華夏動力、佛山照明、佛山飛馳等龍頭企業為主體籌劃;張槎片區則重點以佛塑集團、金輝集團等龍頭企業為主體。
順德區雖未在生產環節傳出大動作,但該區對外宣布將在年底啟動全市首條純電動汽車城市快線,期望主攻公共應用領域。
而三水區此前并未直接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但在明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汽車零部件產業及新能源產業都是該區明確要重點攻關的對象。
在招商比拼之外,一個同樣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佛山各區還進行著一場“基地”之爭:竭力爭報省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各類專業基地。
今年年中,省發改委發布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基地的相關評審辦法,動員省內各地積極申報。此后,全省共有30多個地區爭報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其中佛山就有4個。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申報中,佛山市目前進展最為理想的是高明區。今年7月,該區正式把有關申請報告通過市發改局上報省發改委,目前該基地申報已經順利通過專家答辯和考察。“基本沒有問題。”該區發改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說。
而在引進大項目后,南海丹灶副鎮長陳國強在此前接受本報時透露,該鎮將以南海區名義,著手申報省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產業基地。
但不是每個申報市區都能如愿。9月初,禪城傳來消息,該區新能源產業基地復審最終未獲省府通過。但該區已明言,這并不影響今后禪城在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步伐。
不管如何,在各顯神通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的同時,省級基地之爭已成為各區不會輕言放棄的另一條戰線。
走向有序分工抑或走向一窩蜂
高明、南海、禪城齊齊發力,順德、三水蓄勢而動,與廣東引導動員各地布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緊密相關。
根據我省“十二五”規劃,新能源汽車與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并列成為全省今后重點突破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今年年中省發改委發布的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基地相關評審辦法,則被外界視為廣東布局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二次動員令”。
在省級不斷動員和鼓勁的背景下,省內各市如中山、深圳、珠海均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而作為國內著名制造業基地的佛山自然不甘示弱。今年8月,佛山市政府正式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提出要爭取建立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重點支持佛山照明公司電池與整車項目、佛山飛馳公司整車項目、南海北汽福田公司整車項目、高明陸地方舟整車項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建設。這意味著,禪城、南海、高明將成佛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三大主角,三個區的招商力度無疑將會繼續加大。
大企業的搶駐撩撥了佛山各區新能源產業的熱情,然而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卻對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熟悉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汽車分析師向寒松的看法較具代表性:“佛山一是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完全可以順勢而為;二是這也正好迎合了佛山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各區應該鼓勵上馬多些項目。”然而華南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姜立標卻認為,如果缺乏前期的科學規劃,貿貿然鼓勵各區盡快盡量上馬,就很有可能會出現無序布局,投資過熱的危險。
兩位業內人士均提到“風險”二字。姜立標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高風險產業,無論從原材料、能量密度、充電站配套還是從安全性能上看,目前都不是一個成熟到值得一窩蜂發展的產業。而向寒松則認為,可以用風險投資的思維去理解:“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十個項目能夠成功一兩個,收益都是巨大的。”
但兩位均提到,目前整個產業最關鍵的、也是最卡殼的是電池關鍵技術的攻關程度。“如果要繼續發展,佛山及各區應該把更多資源投入對關鍵技術的攻克上。”姜立標說,“基層政府不能一味追求產能,應更為理智地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技術攻關上,這樣也許其他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就能將風險降低至最小。”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