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網實習記者周旭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2月15日報道,近年來,印度一直巧妙斡旋于美國與伊朗之間,但隨著美國對伊朗施壓力度的增大,印度處境愈發(fā)尷尬。2月13日,以色列駐印度大使館一車輛在新德里發(fā)生的“爆炸”便是一個例子。
《華盛頓郵報》文章評論說,想在世界上最為艱難的較量之中保持中立,印度冒著極大的風險,稍不留神便會從對伊朗鈾濃縮計劃施壓的聯盟中掉隊,更可能斷送與世界上最廣大的民主國家的友誼。
伊朗是印度第二大原油進口供應國,雖然近年來印度也在探尋其他石油供應渠道,2010年11月的數據也顯示,印度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比重從兩年前的16.4%下降到11.3%,但分析認為,印度切斷伊朗的能源紐帶并不現實。放棄伊朗另尋石油供應困難重重并且花費不菲。在目前印度經濟增長緩慢與全球油價上升的背景下,印度不愿承受這樣昂貴的成本。
此外,印度外交事務秘書馬塔伊1月表示,印度只接受聯合國對伊朗做出的制裁決議。為避免干涉他國內政之嫌,印度不愿加入美國主導的反對穆斯林國家的行列,而這也使得印度與美國意見不合。
而印度與伊朗關系同樣微妙,《華盛頓郵報》分析,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2月13日發(fā)生的爆炸案與伊朗有關,印度與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便一觸即發(fā)。
分享到: 歡迎發(fā)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