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金玉)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學院院長兼人居中心主任彭妮·格斯滕看來,對一座城市而言,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最重要,而一座創新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會無限度擴張,會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融為一體。
和當天在座的其他外國嘉賓不同,格斯滕女士此次來深圳算得上是故地重游,只是今天的深圳顯然與她20年前見到的深圳大不一樣,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深圳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讓我非常震驚”。
格斯滕表示,在談未來該如何建設創新型城市前,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是可持續性城市、有活力城市以及可居住城市。她以加拿大的一些城市為例,對一個城市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市民生活質量。而一座城市要想保證市民的生活質量,就必須具備安全性,良好的教育醫療體系、衛生環境、公共交通、文化便利設施、娛樂設施、休閑設施,以及穩定的政治與經濟等因素。
但對現在的城市而言,僅僅關注可居住性顯然不夠,還應關注城市的可持續性。格斯滕認為,創造可持續性的城市,就要關注我們的生態足跡。所謂“生態足跡”,包括每個人應該使用的土地面積,生態足跡與市民的生活質量之間,有著動態關系。
其次,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還需具備靈活性即很強的適應性。格斯滕認為,公民社會以及穩定的政府與政治環境,有利于一座城市應對各種自然災害,能夠在各種災難都中存活下來。
在談及如何建設未來創新型城市時,她認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會意識到經濟和生態足跡的局限性,不會無限度地擴張。這種城市不會把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護區分開來。而且這種創新型城市會有一個非常好的治理系統,政府會重視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并且在經濟發展中,會讓來自社區、公有和私有的各行各業共同發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以及城市歸屬感。
另外,曾經來過中國多次的格斯滕還建議,中國城市尤其是新興城市在發展中,要考慮自己的文化定位以及城市本身的特點,如深圳、香港這樣地處亞熱帶氣候的城市,在城市設計時就應讓城市更好地去適應當地的氣候,比方說多一些綠蔭與綠化,讓市民在逛街的時候可以免去強烈的日曬。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