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新疆第一條特高壓輸電工程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儀式在新疆舉行,圖為該儀式哈密分會場情況(中廣網記者 涂傲 攝)
中廣網北京5月1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煤炭資源豐富,風能、太陽能集聚,長期以來,交通運輸瓶頸一直制約著能源外運。“空中電力絲綢之路”的建設將使哈密乃至新疆的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12-5-14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哈密的煤炭資源豐富,卻一直賣不了高價。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二礦礦長歐陽昶做了個比較,同樣是優質煤,在山西一噸能賣到七八百塊錢,在哈密,只能賣一兩百塊錢,問題就出在交通運輸上。
歐陽昶:“疆煤外運,在這個位置上是最好的位置,還是東大門,離內地最近,那也有很遠的距離,運輸費用太高,跟內地就沒法兒競爭。”
改變運輸方式,變煤為電。哈密南到鄭州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開建,正是搭起了一條空中能源運輸大通道。去年底,哈密大南湖發電廠投產發電,電廠副總經理鄭少亮說,作為“疆電外送”的配套電廠,他們將利用這條通道把新疆的能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
鄭少亮:“我們電廠每年消耗的哈密大南湖煤礦的煤是270萬噸,我們每年的發電量是35億,未來有了這條能源通道呢,我們會把電力源源不斷的輸送到2000公里以外的華中地區。”
除了轉化煤炭資源,哈密地區特有的風能和太陽能也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哈密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正是看好風能發電的前景,去年就投資6000萬提前布局。公司總經理湯建華:
湯建華:風電的這個市場前景也比較廣闊,隨著這個通道的建設,我們把握好這次機會吧。”
“疆電外送”工程以及當地配套發電廠的建設也讓哈密群眾嘗到了甜頭。哈密花園鄉棉花加工老板阿布來提告訴記者,自從當地電廠建成后,過去因為缺電,工廠停工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作為“疆煤東運”的主戰場、“疆電東送”橋頭堡,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在新疆能源資源轉換戰略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哈密地委書記郭連山:
郭連山:“哈密提出‘煤飛色舞、風光無限’,‘煤飛’就是要‘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風光無限’就是風電和光電。哈密今后的發展,通過煤炭產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