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 輝
通訊員 孫勝山 張 峰 報道
本報威海訊 最近幾天,威海華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剛特別忙,由中科院院士趙國屏領銜的“山東省華康生物芯片院士工作站”即將舉行揭牌儀式。
“院士工作站的落戶,除了我們自身努力以外,威海經濟開發區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趙院士一行一到開發區就被這里新鮮的空氣、清澈的海水和湛藍的天空所打動,這給我們爭取項目落戶‘加分’不少。”5月15日,孫剛告訴記者。
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一直是各級各類開發區面臨的一道難題。“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在此發展理念的統領下,威海經濟開發區城市靠科技,農村重治理,走出了“城鄉統籌、全域環保”的新路子。
在城市,通過制定出臺鼓勵政策引導企業走科技環保之路,上大壓小、淘汰低效益高耗能工藝。威海經濟開發區管委出臺了《節能減排獎勵辦法》,每年給予節能企業和優秀節能成果10萬元和5萬元獎勵。加大對華能電廠、貝卡爾特、迪沙集團等重點用能企業的能源審計,防止企業產能快速釋放和能耗反彈,引導企業開發生產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品。華能電廠投資5000萬元,對4號機組進行了汽輪機高壓缸噴嘴改造、低氮燃燒器改造、DCS改造以及電除塵增容改造等四項節能技術改造,鍋爐除塵效率提高至99.8%,發電煤耗降低2克每千瓦時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降低三分之二。
以往農村是環保工作的“盲點”,近年來,威海經濟開發區將農村環保綜合整治作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確保城鄉居民心身健康的重要舉措。針對垃圾和污水兩大農村環境污染源,威海經濟開發區從轉變群眾生產和生活習慣入手,持續加大城鄉環境整治力度,在威海率先實現了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三座污水處理站的建設,使全區農村生產生活污水得到循環利用。在推廣農村清潔能源方面,威海經濟開發區舍得投入,管委投資400萬元,在蒲灣村建設了一個容量達1600立方米的秸稈氣化站,每戶農民只需購買一個不到200元的專用灶具,就可用秸稈換取燃氣。每個燃氣灶配有一個充氣卡,刷卡用氣。氣化站建成之后,蒲灣村的“三大堆”很快就消失無蹤,有的村民還到周邊村的親戚朋友家收秸稈。一時間,周邊各村的秸稈成了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