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2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北京營改增試點方案已獲國務院的批準,同時加大加快固定資產投資等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似乎也已經陸續啟動,會對經濟和市場到底會帶來怎樣影響呢?《中國證券報》采訪部主任王棟琳做點評。
王棟琳:近期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正在密切發布,除了營改增試點擴大之外,汽車下鄉、節能平板電視和空調補貼等多項措施都在醞釀和推出中。財稅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一起發力,新一輪拉動經濟的政策實際上已經啟動,一些板塊有望迎來中期向上的行情。
首先是北京的營改增試點有望啟動,業界預計時間是今年7月1日,試點的行業與之前的上海相似,也是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將是一項長期利好實體經濟的政策。營改增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隨著現代經濟模式的發展變化,經濟生活中的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鏈條加長,大量增值性行業出現,如果仍然對于各個行業全額征收營業稅,整個國民經濟的納稅過程中就會存在大量的重復計征部分,加重企業的負擔,因此發達國家多以增值稅為企業增稅的核心。今年1月1日起,上海就已經開始試點營改增,一季度就減稅規模達到了20億元,一些小規模的企業減稅幅度達到了40%,所以可以預期營改增如果在全國推開,將會帶來企業稅負的大幅度的下降,有效的拉動經濟和釋放內需潛力。
除了營改增之外,近期還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頻頻的發布,例如前兩周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分別通過了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和啟動一批重大項目等系列穩增長的政策。
近日,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的政策也在醞釀中,再結合近期部委對于審批項目提速等跡象來看,新一輪的拉動經濟政策就已經啟動了,有的外資機構甚至預測將會啟動規模達到兩萬億的新刺激政策。與其說是刺激經濟,不如說是拉動經濟,可以預期未來還會有新的利好政策發布,但不會延用總量刺激的老路。這一輪政策目的不再是完成經濟的短期刺激,而是從轉變經濟結構入手,出臺一些長期穩增長的措施,即使出臺大規模的穩增長的政策也會是突出重點領域和扶持重點行業的政策。這些政策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的影響有這么幾個,首先將是逐步發酵的持續過程,其次它的利好作用也將是結構性的。一些關系全局的重大項目和行業,涉及促消費、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化等等這樣發展方向的行業才有望迎來一個真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