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2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一次被動的交通事故,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推到風口浪尖上。26日凌晨,一輛紅色GTR跑車在深圳濱海大道與兩輛的士發生碰撞,其中一輛的士起火,司機和兩乘客慘死。而著火的的士正是比亞迪投放出租車市場的純電動汽車E6。據深圳市交警局透露,電動車起火的交通事故,在深圳尚屬首例,目前還不能判斷汽車起火的原因。
交警局:這部車的起火原因正在組織專家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會向社會進行公布。在工作中我們也發現,目前我們電動車在全市使用的規模比較大,此類事故在深圳市是第一類。
不過,受害者出租車司機的家屬就一口咬定,比亞迪電動車自身出問題的可能性最大。
出租車司機家屬:你說比亞迪的車這么強,這個司機坐在前面為什么沒有逃生的機會呢,可能在十幾二十秒的時間內,這個火就就蔓延了整個車。另外,駕駛員跟里面的乘客根本就沒有逃生的時間,根據這點我們就覺得絕對有問題。
對于比亞迪電動車著火的原因,業內專家的看法也不一。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健認為,比亞迪很有可能在生產電動車之前,沒有做到全面檢測。
宋健:比亞迪的這款車在量產前應該沒有做全面的安全測試,比如在追尾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著火爆炸等等,可能是沒有檢測到的。另外,普通的汽車一般發生碰撞的時候是不會起火的,除非它的油箱被別人撞到了,但是由于普通汽車的油箱受到很好的保護,一般是撞不到的。而電動汽車由于是新的事物,尾部受到碰撞以后還是會起火的,因為現在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沒有完全過關。
但也有專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就說,他們一直在強調電動汽車的安全性,但也不能一著火就說是電動車的責任。
誰也不會想到,發生在上周末深圳街頭的一場撞車事故,會引起比亞迪在A股的黑色星期一“蝴蝶效應”。昨天,比亞迪A股在開盤后暴跌,一度跌停,最高市值蒸發了57億元人民幣,最終尾盤又拉了回來,下跌2.5%。今天開盤,比亞迪又低開了4個點。中午的時候,比亞迪發布了一個午間公告,表示發生事故的比亞迪E6電動車經過國家認可的權威檢測部門,全面檢測合格,碰撞測試符合國家法規;另外,比亞迪E6電動車搭載電池經過國家權威部門做過擠壓測試,電池模塊50%變形后,并沒有發生起火燃燒,符合國家標準。
比亞迪表示,E6電動出租車在深圳已有兩年多的大規模運營,截至2012年5月,單車最高運行里程已超過20萬公里,累計運行總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期間曾發生過18起追尾事故,都沒有發生人員傷亡和車輛燃燒。在 526 交通事故中,這種極端的撞擊情況下,經過多次碰撞、旋轉,車內乘客和司機的生命必會受到極大的威脅,即使燃油車也可能會發生起火燃燒。受比亞迪公告的影響,今天(29日)下午,比亞迪股價回升,最終以上漲2.3%收盤。
比亞迪是我國最早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一,目前,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將推廣的重點放在公交大巴、出租車等公共交通上。比亞迪股份總裁王傳福曾表示,優先發展電動公交,是對目前產業環境的最佳適應。
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的純電動車共有500輛用于深圳公共交通,包括200輛純電動公交大巴和300輛純電動出租車。最新的消息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比亞迪將在深圳再次投放500輛純電動出租車。
由于充電站等配套設施不足、消費理念以及成本高昂等多種因素影響,比亞迪自從2008年12月F3DM上市以來,在私人市場的推廣并不順暢,有鑒于此,比亞迪逐漸修正了自己的推廣路線,將重點轉向了以城市公交、出租車為主的公共交通。
事實上,比亞迪“由私人轉向公共”戰略與國內管理層的態度,是不謀而合的。包括工信部、汽車業協會等多家主管單位,都主張“新能源車應優先解決客車和公交等公共交通問題”。
專家認為,從公共交通入手有利于新能源汽車長遠發展,這條路徑并沒有錯,目前國內私家車市場上的新能源車還沒有真正實現商業化運作。其次,國內市場新能源配套設施的建設還很落后,而公共交通在新能源配套設施上則相對較好,比如北京就有很多專門為公共交通服務的加氣站和充電站。
所以,比亞迪也投其所好,之后啟動了“公交電動化”策略,通過電動大巴K9和純電動汽車E6這對產品組合,打入了國內的公共交通市場。
據了解,此次出事故的汽車比亞迪E6,是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的主打力量,售價36.98萬。比亞迪方面此前一直對生產的電動車很有信心。多次對媒體表示,電動車遇水不會漏電,碰撞后也不會爆炸。
比亞迪的保證,并不能緩解公共的擔憂情緒。去年,在杭州,眾泰公司生產的電動車發生自燃,通用汽車的雪佛蘭沃藍達在海外碰撞試驗后也發生過火災,這些問題當時都曾引發過行業的廣泛關注。當時,曾有媒體批評電動車行業太過冒進,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此次,深圳又發生三死悲劇,雖然比亞迪表示與自己無關,但是也有網友提出,是否應該暫時叫停純電動車,查清真相后再做處理,以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一直以中國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商著稱,又在巴菲特光環籠罩之下的比亞迪,在漸漸走出銷量下滑、裁員風暴、資金鏈危機、新能源汽車概念用盡等陰影之后,再次迎來了自己的艱難時刻。
記者在比亞迪今年一季報中注意到,2012年上半年,雖然比亞迪集團汽車業務與去年同期基本相當,但由于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受主要客戶市場份額下降影響,其業績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而集團太陽能電池業務延續2011年的巨大壓力,虧損額較大,拖累集團整體業績。公司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75%。
財經評論員陶躍慶表示,此次事件只是個案,比亞迪應該繼續發展電動車。
陶躍慶:電動車確實有很多的問題,比如現在的電池的能量問題、電池的續航能力問題、電池的充電問題,包括在運營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否能夠有及時的維修維護,電動車量產之后是否能夠有穩定的生產和使用的能力等。特別是現在我們整個電動車產業過程中還沒定下一個大方向,究竟是電動車油一半電一半的混合型動力,還是純電動電力更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呢?其實有很多可以值得爭論的問題。但我覺得比亞迪還是應該繼續發展電動車,這件事畢竟是一個個案,不是一個整體行業的問題。我覺得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對的,應該要發展電動車,這樣才符合新能源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