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質量好轉但與公眾期望存在差距
盡管我國的環境質量在逐步好轉,但是,在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的眼里,“環保依然很困難”;環境質量改善的速度與公眾的期望仍有差距。
周生賢今天在紀念世界環境日高層論壇上表示,相當一部分基層地區連環保機構都沒有;他對一些地區領導仍然是GDP掛帥的作法表示擔憂。
“十一五”拒批投資近3.2萬億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實施了擴大內需戰略。在此過程中,周生賢說,我國沒有放松對環保的要求。他表示,新項目上馬始終嚴格執行環保標準。
周生賢表示,“十一五”期間,完善了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取消對200余種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的出口退稅,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不予新增貸款。
周生賢認為,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一直處在嚴格審批的狀態下,通過采取“區域限批”、“行業限批”等措施,“十一五”期間拒批投資近3.2萬億元的“兩高一資”等建設項目。
同時,這5年間,全國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濃度分別下降了26.3%和12%。
搞好環保要擅用民間力量
“老百姓看到哪有污染敢說了。”周生賢說,從這一點上看,目前,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他表示,與此相適應,環保部也發布了有關信息公開的規定。
中國怎樣才能搞好環保?周生賢認為,首先要學會“接地氣”,“我們要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環保成效的標尺、改進工作的指南。”他說,要搞好環境保護,還要善于借助老百姓的力量。“該讓老百姓知道的,就讓他們知道,既要讓公眾喝礦泉水,又要讓他們開寶馬車。”周生賢說。
PM2.5污染來源各不相同
周生賢希望,環保部門要在經濟政策上多下功夫,他認為,只要這方面功夫用到了,肯定能搞出名堂來。
就最近發布的空氣質量標準新增加的考核污染因子PM2.5,周生賢說,就是PM2.5污染,各地情況也有所不同,“北京的PM2.5污染,首要的是汽車尾氣污染,廣東的PM2.5污染,則主要是硫酸鹽,廣東的情況,說明電廠的脫硫有問題?!敝苌t表示,因為PM2.5是二次污染,必須重點解決。
以北京為例,北京控制PM10,其中相當部分是PM2.5,控制了PM10就可以控制相當部分的PM2.5。
“并非天氣一變就是PM2.5污染,有時可能就是天氣問題?!敝苌t認為,對控制PM2.5要有信心。
有的領導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十一五”期間,盡管我國的環境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與人們的期望值仍然有很大反差,仍然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周生賢沒有回避公眾對環境狀況仍有不滿意的一面。
他說,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環保很困難,“從組織機構上說,相當一部分基層地區仍然沒有環保機構,‘污水靠太陽曬,垃圾靠風吹’,有的地方領導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當面說環保重要,背后還是GDP掛帥。”對一些地方領導的“兩面作風”,周生賢提出了公開批評。
“難在哪?難就難在不能正解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敝苌t認為,現行環保體制不能有效地遏制污染,環境管理需下大力氣進行轉型與改革。(記者郄建榮)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