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303公頃,以新東站為中心,東西方向延伸出一條綠色環境軸,形成將西側與中央環境軸相連接的綠色網絡,打造鄭東新區一條新的綠色環保走廊,走廊兩側有著集樞紐型商務、商貿、物流、居住中心為一體的布局,從而打造出鄭州的城市副中心。
“鄭州城市副中心”形成怎樣的全方位規劃?周邊配套設施的布局如何?今報記者用圖帶您走趟“城市副中心”。
□東方今報記者 李娟娟/文
袁曉強/圖
【總規劃】
打造鄭州城市副中心
將來新東站的投入使用,不僅只是一個新客站的意義,它的周邊將打造出一個鄭州城市的副中心,鄭東新區規劃局局長陳國清說,這里將來以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配套完善辦公、文化娛樂、信息產業及居住等功能,與CBD地區共同構成城市副中心。
整個鄭州城市副中心的規劃目標是:現代化的、高水平的以國家客運綜合交通樞紐為代表的城市東部門戶;集樞紐型商務、商貿、物流、居住為一體的,以城市對外聯系為主,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和外在形象的城市副中心;這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土地利用合理、高效、有序的城市交通樞紐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
【新理念】
“流動體”設計 無障礙通行
負責整個區域設計的日本磯崎新·青木宏建筑設計事務所工作人員介紹說,整個區域,采用了國際上最前端的“流動體”設計。
目前日本磯崎新·青木宏建筑設計事務所在方案深化完善過程中,根據市委市政府和鄭州新區的最新要求,不斷吸納新的規劃理念和思路。其立足于本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核心區的特性提出了“流動體”的設計理念,不僅有利于城市空間中的無障礙高效通行,也會使行人產生全新的城市空間體驗。
通過規劃東西方向延伸的綠色環境軸,形成將西側與中央環境軸相連接的綠色網絡,打造鄭東新區一條新的綠色環保走廊。
中央景觀軸線以公共廣場及綠化景觀為主,并點綴有少量的觀賞性、公益性、紀念性設施及小型商業設施。
東廣場建筑沿中軸線兩側成中間低、兩邊高的凹形城市形態;充分考慮整體地下空間布局,追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面積、經濟效益最大化,地下一層主要規劃為商業,地下二、三層為停車場。
【用地】
總建筑面積240多萬㎡
該區域總用地面積約303.008公頃,規劃地上總建筑面積約2410467㎡,其中商業金融業約1788514㎡、旅館業約359258㎡、文化娛樂約104574㎡、對外交通約64326㎡、市政設施約2517㎡、其他約91278㎡。
【空間】
“流動體”扮靚城市
城市限高方面,在基地南北規劃比較高的建筑物,中央規劃中低層的同時,城市的高度連線逐漸放低。東廣場建筑整體沿中軸線兩側成中間低、兩邊高的凹形城市形態。
根據波形推導出的平面形式,同時立體上的波浪起伏設計形成了流動體的形象。起伏波動的流線也是景觀規劃的一大亮點,將使城市中行走活動的人們產生全新的空間體驗。“流動體”在三維上連接步行空間并貫穿東西方向,對縱橫貫穿城市空間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從地下到地上空間的連接,與建筑物的連接,從交通空間到步行空間的連接,乃至從城市空間到景觀空間的聯系,“流動體”都扮演著獨一無二的城市角色。
【景觀】
打造一條新的綠色環保走廊
作為景觀規劃的切入點,既具有都市魅力的廣場,也有與自然環境相容的公園空間。通過規劃東西延伸起伏的景觀空間,形成將西側與中央環境軸相連接的綠色網絡,打造一條新的綠色環保走廊。中央景觀軸線以公共廣場及綠化景觀為主,點綴少量的觀賞性公益性、紀念性設施及小型商業設施。一鍵分享到【網絡編輯:李鵬勛】【打印】【頂部】【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