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歐雅琴)實施鼓勵提前報廢政策,對黃標車提前淘汰的,市鎮財政給予適當資金補助,這是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葉景林在《關于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議》中提出的。昨日上午,東莞市環保局舉行市人大重點建議專題座談會,邀請葉景林與市人大環資工委、經信局、公安局、財政局、交通局等多個部門對淘汰黃標車“獻計”。
副市長吳道聞在座談會上表示,黃標車淘汰刻不容緩,將利用年審、換牌、限行、公交體制改革等種種政策打好“組合拳”,并盡快制訂獎勵引導方案推動淘汰進度。
排放顆粒物八成是PM2.5
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介紹稱,目前,東莞在用汽車超過了111萬輛,并仍以每年約10萬的速度增長,其中黃標車超過了12.3萬輛,約占汽車總數的11%,日益成為東莞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根據去年底國家環保部機動車排放污染監控中心來莞評估顯示,截至2011年底,東莞汽車保有量為106萬輛,在用汽車保有量在全省排第三,平均每平方公里為442輛,每年排出一氧化碳15.32萬噸、氮氧化物3.03萬噸、碳氫化物1.75萬噸、顆粒物0.32萬噸。其中,黃標車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分別占排放總量的七成和九成以上。“機動車尾氣是城市中心區空氣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排氣污染指數占空氣污染指數的分量越來越高。”
東莞目前空氣中的顆粒物主要來自柴油車的排放,而根據專家估算,這些車輛排放的顆粒物中,80%以上是PM2.5,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很大。
而在近期對長安公交的一次全面檢測中,長安公汽公司共178輛車,尾氣超標的95輛,達標的只占43.79%。市車氣所所長翁潤權稱,“這是東莞公交的縮影,東莞大部分公交車車況殘舊,帶病運營”。
擬參考佛山標準淘汰黃標車
2015年底前,東莞全市要淘汰黃標車12.3萬輛,基本完成“十二五”賦予的減排工作任務,今年,東莞開始逐步淘汰33283輛黃標車。
“要引導全市的黃標車淘汰,補助方案非常關鍵和重要。”座談中,吳道聞督促有關部門盡快出臺淘汰補助方案,加快黃標車淘汰步伐。
財政局在場負責人透露,多部門經過探討,欲參照佛山的標準和方法來制訂東莞的補助方案。交通部門則介紹說,目前補助方案有數套方法,具體選用哪種,還在論證中。
按照佛山的做法,車主在距離國家強制報廢年限一年以上時主動淘汰黃標車,可申請補貼獎勵,具體根據車輛類型,補貼金額在5000-18000元不等。此外,提前將黃標車轉出佛山市的,也可獲得每輛2000元的補貼。20.5萬黃標車淘汰預算費用為18億元,如按照類似標準,東莞淘汰12.3萬輛黃標車需要財政投入10余億元。
市人大環資工委副主任王業寬也提出,目前東莞黃標車淘汰力度還不太夠,如果財政不投入,很難鼓勵黃標車主的積極性。他建議,除了直接補貼的形式外,財政也可以考慮以舊換新等間接補貼方式。
今年或投500輛以上新能源車
汽車尾氣是市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根據技術人員的測算,公交車排放的氮氧化合物量最大,而如果使用一輛油電混合動力車,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比普通車輛每年少600公斤。如何將黃標車更換成清潔能源車輛,也是座談會關注的焦點。
“現在比較麻煩的是,東莞市內一家LNG加氣站都沒有。”交通部門一負責人在座談會上說,交通局將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客運車,在近期,交通部門到宇通客車進行考察,了解了LNG車、油電混合動力車等較為先進的新能源車型。
目前,東莞共有7004輛出租車和160輛公共汽車使用CNG車型,但從嚴格定義上來說,CNG并不是清潔能源,交通部門介紹說,還是考慮在市內使用LNG公交車或混合動力車。但由于市內沒有LNG加氣站,一旦投入使用,就要面臨“無氣可加”的局面。
對于氣站建設問題,經信局負責人則在座談會上透露,近期已經修編了天然氣站建設方案,接下來將重點推行LNG加氣站的建設,以配合全市LNG車輛的使用。
吳道聞在會上說,如果加氣站等配套到位,今年或投入500-1000輛LNG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
淘汰黃標車要打“組合拳”
從2010年9月起,東莞開始分階段在市區范圍內實施環保標志限行。目前,第二階段限行管理已覆蓋市中心區主要路段。今年,還將進一步將限行范圍擴至環城路以內區域。
上周,市政府已批準同意建設環保標志限行電子抓拍系統,對沖禁區的黃標車及無環保標志的車輛進行抓拍。“預計在10月底前,可以完成第一期電子抓拍系統建設,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工程建設,切實加大對違規沖禁區車輛的查處力度。”
吳道聞說,東莞進行黃標車淘汰要利用政策打好“組合拳”,通過年審、換牌、限行、公交體制改革等方式推動淘汰,市內的LNG加氣站也要盡快布點建設,滿足需求。
吳道聞說,對于不按照要求進行黃標公交車淘汰的公司,要進行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承包權。
歡迎發表評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