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本國岌岌可危的汽車制造業脫離困境,法國政府在7月25日公布了一項針對該行業的整體救助方案。該方案的核心內容是鼓勵購置環保汽車,以期加強法國汽車制造業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地位。但是,輿論普遍認為,這一方案恐怕難以達到預計效果,因為導致法國汽車制造業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勞動力成本過高造成法國企業缺乏競爭力,而政府的救助方案卻沒有尋求解決這一根本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大幅裁員的計劃,引起法國各界對本國汽車制造業危機的關注。法國《費加羅報》公布的數字顯示,在2004年和2011年,法國境內的汽車產量分別是320萬輛和200萬輛,汽車制造業的就業人員分別為49萬人和38萬人。7年內,汽車制造業的就業崗位減少了11萬。
近日,“標致雪鐵龍”集團宣布,將在法國本土裁員8000人。7月25日,就在法國政府公布針對汽車制造業的救助方案的當天,“標致雪鐵龍”集團對外宣布,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已經超過8億歐元。法國媒體紛紛驚呼:“事態緊急!”
7月25日,法國政府終于向外界公布了承諾已久的針對汽車制造業的救助方案。該方案包括的一系列措施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提高對購置環保汽車的獎勵金額。根據該方案,法國政府對購置電動汽車的獎勵金額由原來的每輛車5000歐元增加到7000歐元,對購置混合動力汽車的獎勵金額由原來的每輛車2000歐元提高到4000歐元。
法國政府這一獎勵措施帶有明顯的經濟保護主義色彩,因為救助方案中明確規定,只有在購置法國境內出產的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時,才能享受這一獎勵措施。
法國政府還表示將在購買節能汽車方面“作出表率”,承諾未來購置的政府用車中至少保證有25%的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而未來購置的僅用于市區使用的政府用車將全部是電動汽車。針對法國電動汽車發展面臨的充電基站不足這一現實困難,法國政府承諾將在全國范圍內加快充電基站的建設。
有分析稱,法國汽車制造企業在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雷諾”集團在電動汽車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標致雪鐵龍”集團近年來一直在大力研發混合動力汽車。政府的救助方案打出“環保牌”、“綠色牌”,旨在加強法國企業在環保汽車領域的優勢地位,進而使這些企業擺脫困境。
除了打“環保牌”之外,法國政府的救助方案還承諾將向汽車制造商提供3.5億歐元的貸款,推動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另外,政府還承諾為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貸款便利。不過,法國政府對汽車制造業提出了條件,要保證法國本土的制造工廠能夠長期運營下去,要保證研發部門留在法國境內。
參與制定這一救助方案的法國生產振興部部長蒙特布爾在7月25日指責來自韓國汽車制造商的“不正當競爭”。自韓國在2010年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來,大量韓國制造汽車涌入法國市場,為法國汽車制造商造成巨大的市場壓力。法國政府表示,將要求歐盟對這一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有分析認為,日本目前也在積極推動歐盟與其簽訂類似的自由貿易協定,法國為了保護自己的汽車制造業,可能會成為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重大障礙。
針對政府的救助方案,法國總理埃羅評價說:“政府選擇了主動出擊。”他以“極度地雄心勃勃”來形容這一方案。不過,法國很多汽車制造行業專業人士和經濟學家對政府救助方案的有效性提出強烈質疑。他們普遍認為,法國汽車制造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勞動力成本過高導致缺乏競爭力,政府在稅收和勞工制度等方面的過于嚴格的規定,進一步削弱了法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名經濟學家形容說,政府的救助方案只是在拿一些零散措施對千瘡百孔的法國汽車制造業進行簡單修補,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名銀行家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干脆表示,除了采取大規模措施降低勞動力成本之外,法國汽車制造業面臨的危機別無他解。他說:“具體來說,法國應該由35個小時工作制恢復到40個小時工作制,每年取消一個星期的帶薪休假和一半節日。”他擔心,如果法國政府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法國將走向“一場重大的危機”。
曾經在薩科齊時代擔任政府部長的一些人士表示,法國國內一輛小汽車的生產成本比國外要高500至600歐元,政府必須在降低勞動力成本方面采取“大膽和有雄心的措施”。
7月25日在“標致雪鐵龍”集團總部前組織抗議活動的一名工會組織負責人稱:“政府的救助方案不足以解決問題。他們提出了一些騙人的措施。”
本報巴黎7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