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山東省環保廳正式推行“TO 模式”,全省17市共144個空氣站把對空氣質量的監測權轉交給第三方機構。2日,記者從青島市環保局獲悉,青島也將跟隨全省試行環境監測體制改革,今后島城空氣質量的好壞,將不再是環保官方部門說了算,而是由第三方機構“說實話”。
空氣質量將由第三方評定
在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轉讓-經營”模式(TO模式)推廣工作啟動會上,經過招標審核,河北先河公司、青島吉美來公司和廈門隆力德公司及北京天融公司最終成為山東省各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運營單位和比對單位,各地空氣質量監測站應將監測權轉交給第三方。
“根據全省的部署,青島也將走‘TO 模式’,空氣質量全部由第三方機構來監測。”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徐少才對“TO模式”作了進一步解釋。他說,TO 模式是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運營管理模式,有四層涵義,第一是“現有設備有償轉讓”,即空氣質量監測站的設備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評估等手續,轉讓給第三方;第二是“專業隊伍專業運營”,這是對第三方的要求,必須要具備技術、設備、專業上的質量要求;第三是“專業機構移動對比”,即對空氣質量監測的精準要求;第四是“省市兩級,共同監管”。
監測權轉交需一定時間
徐站長還向記者透露,要把青島的空氣質量監測權轉交給第三方,需要經過復雜的程序和步驟,就目前來說,需要一定的完成時間。“首先就是設備的評估、轉讓,我們已經與有關財政部門溝通,接下來就立即著手實際操作。”徐站長稱。
根據省環保廳的分析,城市空氣質量監測交給第三方有兩大好處,一個是數據公平公正準確,另一個是大幅降低運營費用。
記者了解到,在“TO 模式”之前,青島的空氣監測站與全國一樣,一直屬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隨著環境要求逐漸增高、監測項目不斷增加,省內有監測站存在不專業、不精準的問題,無法保證環保部門出具的數據純凈、可信。轉交第三方機構后,監測數據避免受到政府部門的干擾,空氣質量究竟好不好,將不再由官方部門“自說自話”。
而在運營成本上,經過省環保廳的試點測算,實行該模式后,全省空氣站運行費用將比現有模式降低15%。
三家企業青島占一家
記者注意到,成為山東省17市空氣質量監測第三方機構的全國3家中標企業,省內唯一中標的企業是青島吉美來公司,其他兩家監測機構分別來自河北、廈門,一家對比單位來自北京。
據了解,青島吉美來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主要從事環境大氣監測、煙塵煙氣污染源監測、水質監測等環保設備的研究開發、生產經營及技術咨詢服務。1993年,該公司引進了API大氣自動監測系統,并且改造了國內100多家大氣自動監測站。
對于空氣質量的監測,青島吉美來公司擁有完備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空氣質量移動監測系統、數據分析系統等,并備有所有儀器的全部備件庫。
記者 王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