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經信委對近日市政府印發的《重慶市能源工業三年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了詳細解讀。解讀認為,到“十二五”末期,我市有望實現能源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天然氣、電力保障等方面也將實現多元化,今后市民用氣用電更有保障。
重慶晚報記者 陳寒星 實習生 易添麒
突破
特色一
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
市經信委解讀認為,未來三年我市能源工業的發展思路主要是:繼續擴大開放,加強區域能源合作,建立以電力為核心的可靠、經濟、清潔、低碳的多元化能源保障體系。
能源工業,將成為未來三年內我市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生力軍。市經信委認為,到2015年,全市有望實現能源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煤炭產能穩定在4000萬噸左右,電力裝機達到2200萬千瓦,天然氣開采量達120億立方米,油品輸入量達860萬噸。二是結構目標。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13%以上,煤炭占全市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55%以下,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14%以上。三是效率目標。單位GDP能耗降低到0.95噸標煤/萬元,較2010年減少16%,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減少17%。全市燃煤發電機組平均發電標煤耗降低至280克/千瓦時,電網綜合線損率降低至7.33%。
特色一
電力保障實現多元化
電力保障曾經一度困擾我市工業發展和市民生活,因為我市不是一個資源充足的地區。但在未來三年,電力保障將逐漸掃清障礙。市經信委介紹,到2015年末,我市將強化多元電力保障。
首先體現在電源建設方面:力爭新開工建設規模達1500萬~1800萬千瓦,確保新增裝機1000萬千瓦以上。其中,加快“千萬千瓦”燃煤發電工程建設,建設市內合川電廠二期、石柱電廠、奉節電廠、萬州電廠、安穩電廠擴建工程、九龍電廠環保遷建、重慶電廠環保遷建、江津油溪電廠等火電項目。在水電項目方面:實施500萬千瓦水電工程,積極推進小南海水電站、白馬樞紐、綦江抽水蓄能等大中型水電站建設,充分挖掘中小水電開發潛力,加快小水電工程建設。熱電聯產項目:實施150萬千瓦園區熱電工程。
多元化電力保障還包括燃機電廠項目:加快建設兩江新區云計算中心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項目,積極推進銅梁、潼南、忠縣等天然氣發電前期工作。
核電項目:爭取涪陵核電項目進入國家規劃開展前期工作。
電網建設布局方面,重點是形成重慶電網500千伏“目字型”雙環網架結構,加快建設川渝第三通道輸變電工程,實施城市電網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
特色二
天然氣成品油供應更通暢
市經信委介紹,能源供應方面,我市將拓展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天然氣供應方面,一是建設中衛至貴陽天然氣管道,建成川渝高壓輸氣環網;二是建設相國寺地下儲氣庫項目及相應的調峰儲備設施;三是建設都市圈外環管網、LNG接收站等工程;四是實施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到“十二五”末建設覆蓋全市38個區縣的天然氣管道;五是積極推進LNG的高效利用,加快LNG加注站點規劃建設,推進LNG裝備制造業發展。
在成品油儲運設施建設方面,一是建成中石化貴陽至重慶成品油管線;二是加強全市成品油儲備設施建設,推進實施市級成品油應急儲備工作;三是推進中緬油管道昆明至重慶段工程及千萬噸煉油項目規劃建設。
特色三
可再生資源將成重頭戲
自然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能源除了開源,還將做好節流———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規劃建成一批風電和生物質發電項目,力爭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5%左右,財稅方面也將給予大力支持:適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價,制定補貼政策鼓勵太陽能、小水電、沼氣等分散式能源發展。
頁巖氣一直是我市能源拓展的重要工作,我市頁巖氣資源豐富,分布面積廣,頁巖氣地質資源量豐富,可采資源潛力2.05萬億立方米。
近期出臺的國家《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明確我市“十二五”頁巖氣工作主要任務是探明儲量,掌握勘探開發技術,為“十三五”期間頁巖氣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利用打好基礎。
據此,我市將積極準備參與全國第二次頁巖氣區塊招標,力爭渝東北、酉陽東、酉黔3個區塊全部中標。同時加快推進南川、秀山兩個頁巖氣中標勘查區塊開發利用,以及黔頁1井、彭頁1井產能測試工作和中石化梁平頁巖氣示范區的建設工作。此外,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建成一批頁巖氣勘探開發區,全市頁巖氣布井150~200口,頁巖氣產量力爭達到10億~13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