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昨日表決通過了修改民訴法的決定。
南都訊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昨日表決通過了修改民訴法的決定。(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昨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民訴法新增了公益訴訟規定,對于環境污染引起的公益訴訟,可以在實際損害發生之前提起訴訟。(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環境污染“潛伏期”可起訴
公益訴訟問題一直是民訴法修改的重點問題,新民訴法將公益訴訟主體規定為“法律規定的機關或有關組織”。
王勝明介紹,公益訴訟中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環境污染問題,因環保問題產生的公益訴訟,民法上損害的概念含義很廣,既包括已存在的人身傷害、財產減少、利益喪失,還包括將要發生的危險。
王勝明說,環境污染的潛伏期也可以提出訴訟的,不是非要等到人病了,莊稼沒了才能提起訴訟。
公民個人可代理受損害人起訴
對于將個人排除在了公益訴訟的主體之外,王勝明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公民權益因環境污染等涉及到公益訴訟的問題而損害,完全可以通過民訴法其他的條款進行維權,無需走公益訴訟的渠道。(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王勝明說,現在有一些老百姓受到損害也不起訴,因為老百姓覺得事情不大,例如扣資費、垃圾短信等,而且打官司難度太大,耗錢耗力。但法律還是保障老百姓的訴訟權利。沒有受損害的個人如果想做好事,并不是非要公益訴訟,而是可以代理受損害的人提起訴訟。
其他規定
小額訴訟額度各省不同
新民訴法規定,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其標的額限制為上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的30%。
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王勝明表示,平均工資的百分比更符合實際需要。他強調這一相對數并不是建立在全國的平均數上,而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各省自己公布的數字,或者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來決定小額訴訟的額度。(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對于這一數額由誰來公布,王勝明表示,全國人大法工委曾和最高法研究過,這一數字的發布將會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就各省審理小額訴訟的標的額,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發布,或者由最高法授權各省高院公布。
審判人員不得接受請客送禮
新民訴法還規定,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可申請專家出庭給意見
對于需要專家提供意見才方便查明事實的醫療事故、環境污染和知識產權等案件,新民訴法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采寫:南都記者 王殿學 實習生 徐卓 王波 付丹迪 王嵐錦 羅秋實 趙月 統籌:南都記者 楊章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