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粗放到集約、由高碳向低碳、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由單一到循環、由黑色到綠色,能源工業不斷轉變并取得成效——
今年上半年,一組數據展示出山西能源產業升級的快速步伐: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32萬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68%。其中,水電裝機243萬千瓦,增加33%;風力發電裝機150萬千瓦,增加4倍;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1.5萬千瓦,實現了零的突破……
“近年來,我省全力加快能源工業由粗放到集約、由高碳向低碳、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由單一到循環、由黑色到綠色的轉變,一個可持續的國家新型能源基地正在形成?!?月2日,省發改委宏觀研究院院長王宏英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歷時3年多,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圓滿結束,山西迎來了一個現代化大礦時代。形成了4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集團,3個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團,大集團煤炭產量占全省煤炭產量的70%以上?!?.085——2011年山西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已經接近先進發達國家的水平。”王宏英說。
能源產業升級在電力工業領域體現的尤為明顯。全省堅持“關小上大”,積極發展大容量、高參數的燃煤發電機組,電源結構明顯優化,大大減輕了環境壓力。近些年,山西人覺得相比過去天空變得越來越藍了。
能源產業升級在踏入“十二五”后步伐不斷加快。王宏英介紹,“十二五”期間,我省將進一步鞏固山西在全國能源生產、外輸中的地位,煤炭產量控制在10億噸以內,電力裝機容量達到0.8億千瓦~1億千瓦,煤層氣開發總量達到200億立方米,新能源開發總量占到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由5%提升至10%,實現能源結構的轉型與優化。
全省將積極推動新興能源發展,尤其在大力開發煤層氣資源和推進煤層氣綜合利用方面,積極推行“先抽氣后采煤、以抽定采”的開發方針,到2015年,煤層氣抽采量達到200億立方米。以大企業、大集團為龍頭,圍繞“燃、電、化”三條發展主線,全面建設煤層氣產業下游利用市場。
在適度發展煤基替代燃料方面,以劣質煤、“三高煤”綜合利用為重點發展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煤制油產業;利用我省焦爐煤氣含量高的特點,充分回收焦爐煤氣,建設焦爐煤氣制甲醇和二甲醚項目……到2015年,焦爐煤氣制甲醇達到450萬噸;煤制甲醇達到150萬噸;煤制合成油達到300萬噸;煤制天然氣規模達到40億立方米。
2011年全省煤層氣抽采量達52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十二五”末,全省將完成4000萬千瓦低熱值能源發電裝機,年消耗1.2億噸矸石、粉煤等低熱值能源……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集約、綠色、多元、低碳的能源產業體系將會在山西率先建立起來。
本報記者岳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