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和消費國,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強的形勢下,加快推動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月3日,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經濟研究所所長韓東娥說,“作為煤炭資源大省,山西將是煤炭這一高碳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的主戰場。”
第四屆能源博覽會日益臨近,“能源”成為熱詞。在全國乃至全球視野下,觀察當前的能源發展趨勢與能源戰略,探討我省能源產業發展路徑,成為省內專家最近關注的重點。9月3日,我省能源經濟專家韓東娥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受“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結構影響,我國能耗強度下降速度較慢,節能減排形勢較為嚴峻。而從國際范圍看,世界能源消費重心正加速東移,全球能源供應將長期偏緊;歐美等國家正加快調整能源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力求搶占新一輪能源變革的制高點。
韓東娥認為,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中國能源結構需要戰略性調整,提高石油天然氣以及水電、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比重;另一方面,在今后較長時期內煤炭仍是我國主要能源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探索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加快能源發展方式轉變。
作為煤炭資源大省,從戰略到行動,引領能源轉型,山西責無旁貸。
那么,我省如何推進能源轉型?韓東娥表示,要加大能源基地建設,增強能源供給能力;加快傳統產業的循環化,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積極發展煤層氣等非常規能源,大力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加強工業、建筑和交通等高耗能領域的節能,強化全民節能意識,建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機制;以能源博覽會舉辦為契機,積極“走出去”,全面開展能源國際合作;大力推動能源科技創新,繼續深化能源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增強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本報記者 張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