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心網訊(記者張迎春)曾經是古絲綢之路重鎮的哈密,如今“變身”為能源大通道。
據全國第三次煤炭資源大調查數據報告顯示,目前哈密地區煤炭預測資源量5708億噸,占全國預測資源量12.5%,居全疆第一位。如此龐大、優質的資源,卻沒有給哈密帶來相對等的經濟效益,究其原因,交通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
潞安新疆公司二礦礦長歐陽昶是從山西來到新疆的,對煤價較了解。他說,把哈密的煤運出去,運輸成本鐵路是0.1元多/噸公里,公路是0.3元多/噸公里。按照這個標準計算,哈密的煤通過鐵路運到蘭州,每噸運費近1400元,比煤價高出10倍,太不劃算。
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距內地最近,只有把煤運出去,才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國家“疆電東送”工程的實施,吹響了哈密能源新戰略升級的號角。哈密變煤為電,把煤從空中運出去,搭起一條空中能源運輸大通道。除了轉化煤炭資源,哈密地區的風能和太陽能,也正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今年上半年,哈密地區共實施各類能源項目86個,累計完成投資153.14億元,一個綜合能源基地的框架正在形成。眼下,一批火電、風電、光伏工程正在加緊施工,4條“疆電東送”空中通道正在陸續建設,到“十二五”末,“疆電東送”將達3000億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