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國寶:政治因素成中國能源企業海外并購最大風險
原標題 國家能源局前局長:政治因素成中國能源企業海外并購最大風險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徐艷清):今年,中國能源企業出海并購的大戲頻頻上演。繼中石化成功收購美國頁巖氣資源,中海油7月斥資151億美元對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發起收購。近日,中海油收購案獲得了尼克森股東大會的通過,并得到加拿大法院的批準,向最終成功收購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對于能源企業的海外擴張,國家能源局前局長、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張國寶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雖然今年中國能源企業海外并購相對順利,但仍要防范各種風險,其中政治因素往往是最大的風險。
張國寶表示:“我不是說這個項目不會得到批準,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雜音,有些人硬要往政治上去扯。我們現在碰到的最大風險還是政治上的,可能這塊不穩定,(其他)存在民族、宗教、國與國之間的爭端,還有就是對資源本身不太清楚?!?/p>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企業發展迅速。一些有實力、資本雄厚的企業紛紛選擇到海外投資。然而,雄厚的資本只是企業向外投資的基礎,而并非保障。從7年前中海油并購優尼科被否決,到中鋁收購必和必拓失敗,再到華為中興遭美國政府調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商業投資、并購事件被與政治、安全問題牽扯到了一起。
作為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第一任局長,張國寶曾長期從事中國能源領域的整體規劃與行業政策制定。他認為,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能源企業在海外投資屬于正常的企業行為,遵循國際通行的商業原則。
張國寶說:“我們和其他國家一樣是按照商業原則來做的。我們最早在哈薩克斯坦采油,油田出了油了,那時沒有管道,我們通過里海往歐洲的管道運回歐洲去,把錢拿回來在國際市場上買油,這種做法在國際上是通行的。運不運回來要看條件,按商業原則來進行。我們企業‘走出去’,尤其在能源方面發現了更多的能源資源,增加了世界能源的產量和供應量,這不是好事情嗎?因為中國剛剛從一個弱小的國家成長起來,所以受到了別人的歧視?!?/p>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已升至全球第六位,投資凈額為746.5億美元,連續十年實現增長。這表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今年年初,張國寶被任命為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會長,協會的主要工作就是為“走出去”企業服務。這對張國寶來說是一項嶄新的工作,上任以來,他積極梳理協會與會員的關系,使之更為密切。26日,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理事擴大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張國寶將此次會議作為協會發展的一個新起點。他說:“從協會的名稱可以看出,主要是為政府‘走出去’戰略服務,同時也為在海外投資的企業進行服務,協會圍繞這些中心工作開展了活動。我們重新梳理了會員、重新繳納會費,重新改寫了協會的章程,我們就需要一個起點,就把26號作為協會的一個新的起點,新的理事會、會長、副會長,新的會員,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原本就是的會員?!?/p>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資訊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