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費城石化工廠。資料圖片
美國南部省得克薩斯州的西漢姆斯菲亞,有著全美最大的石化工廠——道氏石化廠,讓這座城市遍布管道和廠房。這座石化廠,最近決定再往其中投資4000億美元擴建生產。
就整個得克薩斯而言,道氏石化廠并非擴張的唯一工廠,國外媒體報道,至少有20多家石油化工廠決定擴建新的項目。而現在得克薩斯州的石化發展,有專家說,這是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后該州石化工業最大的擴張。
賴斯大學詹姆斯·貝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麥羅克說,他希望該州的石化工業的巨大發展前景“不會干出很多壞事”,比如水資源緊缺或空氣污染。
得克薩斯州空氣質量委員會說,過去16個月來,有8個石化項目對大氣污染物排放做出了申請,其中包括埃克森、雪佛龍和西方等大牌石油公司。在美國,如果企業要往大氣中進行污染物排放,則必須獲得政府的執照才能運行。
道氏石化廠的副主席厄爾·西普說,這是近半個世紀來這座工廠最大的投入。隨著新的液壓技術發展而導致的新一輪的大規模勘探,這也使得當地的石油煉化和化工工業再次蓬勃發展起來。
石油的衍生品對二甲苯(PX)近日再次掀起風波。而就在最近,美最大的石化工廠——道氏石化廠決定投資擴建,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石化工業與環境問題的關注。西方在發展石化工業的過程中,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同時也伴隨著嚴重的空氣和水污染。上世紀80年代西方各國環保運動層出不窮,但隨著政府對石化工業實施了嚴格的監控措施,較少出現民間的抗議活動。
直到今天,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中東、南美洲、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為全球生產廉價的石油、塑料和化工產品的石化行業,卻始終令關心環境的人們擔憂。
巨額和解費叫醒企業環保意識
得克薩斯州是美國石油工業大本營之一。“得克薩斯石油繁榮”讓該州迅速成為全美石油生產量最大的州之一。位處該州的休斯敦也迅速從一個小商業城市變成了美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今天,這一個州就有著超過200家大石化企業。
伴隨著工業繁榮而來的,是多年來令人擔憂的環境污染紀錄。該州多年來出現漏油、污染水源等事件,而最初,因為缺乏監管,高度工業化的休斯敦上空積累了大量的污染物,出現嚴重空氣污染,上世紀50年代甚至出現了因灰霾致飛行員無法起飛的事件。
到上世紀70年代末,得克薩斯州的化工廠每年要生產出3900萬噸的固體廢物,成為美國第六大固廢輸出地。
不過,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人的環保意識覺醒,出現了各類環保運動,和企業進行了爭斗。1987年,馬拉松石油公司在得克薩斯城的煉油廠突然發生劇毒氣體泄漏,導致附近3000名居民撤離。這些事件之后,企業自身也開始具備了自發的環保意識,很多化工和石化公司都加入了名為“潔凈產業2000”的運動,大幅減少了企業內部存在的環境風險。
1984年,道氏、杜邦和德士古這些大型石化公司都陷入了官司的漩渦,工廠職工和附近居民狀告其氣體污染排放導致他們患癌,最終以巨額和解費結束。
獨立機構監控環境,設“硬標準”
過去的三十年,在民間的推動下,美國政府加強了監管,發展出一套完整,互相獨立的政府屏障對付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包括在尼克松總統任期下創建的獨立機構環保署、職業安全和健康局、食物藥監局以及毒性物質和疾病注冊局等,針對美國石油化工廠的選址、治污、排放、監控等方面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其中,美國毒性物質和疾病注冊局(ASTDR)就對每種化學物質做出了調研,給出評估報告。以石油衍生品二甲苯為例,ASTDR報告稱,二甲苯主要在工業生產和汽車尾氣排放中出現,會釋放進入大氣、水和土壤,人們在喝受到二甲苯污染的水、甚至消費汽油、油漆、吸煙等過程中都會接觸到這種污染物。報告指出,二甲苯中有三種形式的異體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基本都發生在短時期內攝入高濃度的情況下才造成。
這些部門制定了空氣和水中毒性物質存在量的標準,比如,美國環保署認為,一個成年人在70年中每天喝2升的水,如果水中含有7ppm以下的二甲苯,便不會造成健康損害。因此,其設立了全國通用的法律硬標準,即要求全國的公共飲用水系統中,二甲苯的含量不得超過10毫克/升。(金煜)
疾病注冊局報告:“動物實驗不足以判斷二甲苯是否造成了人類的癌癥。國際癌癥研究協會和美國環保署都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二甲苯是否致癌,因此,并不將其列為致癌物。”
■ 他山之石
印度居民經“公眾咨詢”表達擔心
印度的石化企業如需新建項目,必須對項目是否會導致潛在環境影響而做出評估,并施以措施減少影響,特別是政府環保局硬性要求的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只有通過該過程,項目才得以開工。
在環評過程中,如果附近居民可能會受到影響,企業通過“公眾咨詢”途徑令居民可以表達自己的擔心,這確保了當地居民在多層次上參與項目進展。公眾可以提出聽證會的要求,與企業和環保官員面對面,聽證會由地方環保部門組織,并且需向所有公眾和環保組織開放。企業的環評簡本也需在“公眾咨詢”過程中向公眾提供。
(金煜)
(原標題:在環保意識上擴張的美國石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