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劉超 實習生馬茜)今年53歲的夏曉華是天津市的首批志愿者,從事志愿服務20多年。在采訪中她告訴記者,她的環保理念、低碳生活,正是始于她成為志愿者的那一天。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低碳生活理念傳遞給更多市民。
把家里的燈管和白熾燈都換成節能燈,和朋友去外面就餐自帶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洗衣時選擇無磷洗衣粉,出門時拔下電器插頭,這些市民眼中日常生活的舉手之勞,在夏曉華看來卻都關系到自己的低碳生活和環保理念?!耙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節省的能源也很有限,但日積月累,假使津城百姓都能養成這樣的低碳生活習慣,那么節省下來的能源、降低的溫室氣體排放將不可估量。”在采訪中,夏曉華告訴記者,她之所以選擇做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也是想把自己的低碳生活觀傳遞給更多市民。
近年來,夏曉華不但熱衷低碳生活,還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巧做“低碳鬧鈴”,放在燃氣爐邊的計時器就是其中之一。每次使用天然氣之前,都先預估使用時間,提前設置好定時鬧鈴提醒自己避免遺忘,這樣一方面可以保障安全用氣,另一方面,還能節約天然氣,避免燒水“干燒”、做飯“過火”,是一種可以推廣的經驗。
?。ㄔ瓨祟}:巧做“低碳鬧鈴”推廣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