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何薇 發自香港 一年兩次的審計風暴昨日再度席卷香港政府。環保署、衛生署、食環署等多個部門被狠批。針對香港空氣質量污染日趨嚴重的情況,此次報告中專門提及珠三角的環保合作問題,并提出多項建議。
環保署:25年來空氣從未全達標
審計署揭露,香港的空氣質量近年來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還惡化了。審計署狠批港府改善空氣污染的措施成效不大,與珠三角地區訂立減排目標進度緩慢。審計署建議當局優先解決車輛排放問題,并盡快加強與廣東省環保廳的合作。
據了解,香港環保署在2006至2007年度重新訂立的空氣質素指標,目標是全年任何一天的空氣污染指數都不超過100,但審計署發現,在過去五年來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一直未能達到這個標準。審計署指出,事實上香港空氣質量自1987年訂立空氣質素指標以來,從來沒有完全達標。而空氣污染指數超標天數更由2007年的74天,增至去年175天,增加逾一倍。而路邊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全年平均濃度水平均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上限超出205%。
對于審計署的報告,港府環境局局長和環保署署長均表示同意。
衛生署:管私家醫院如“合作伙伴”
香港衛生署作為私家醫院的監察部門,此次也被卷入“審計風暴”之中。衛生署被狠批對私家醫院規管不足,更引述廉政公署早前的研究報告,形容衛生署在執法時采取“合作伙伴”的態度。
審計報告指,衛生署沒有妥善備存巡查私家醫院的文件紀錄,且在巡查時發現的一些嚴重違規情況也沒有及時發出勸喻或警告信。審計署還發現有私家醫院的醫院土地只使用了54%的面積作營運醫院,余下的46%其后用做發展私人住宅用途。審計署認為政府無法完全實現把整幅用地用做原定的醫院發展計劃,建議當局要采取行動防止同類情況再次發生。
此外,審計署發現,部分私家醫院未能提供服務的全面收費資料。由于今年來,公眾對私家醫院的收費水平和增幅關注度增加,而收費一向是投訴私家醫院的常見原因,審計署認為,私家醫院的收費制度可參考公立醫院的私家服務,收費透明度還需改善。
(深圳、香港地區讀者詳見AⅡ疊)
(原標題:審計風暴再起 環保、衛生部門被狠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