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19日電(記者 徐旭忠、蔣勵)近8年來,重慶市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簡稱“創模”),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并以此為契機,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探尋環保新路。
????位于大渡口區的重慶鋼鐵廠曾是污染大戶,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分別占到大渡口區工業類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的80.8%和72.2%,其產生的污染超過了主城區工業污染的50%。雖然有關部門對其生產工藝進行過改進,但效果不明顯。從2006年開始,重慶市正式啟動重鋼搬遷工作。2001年9月22日,隨著最后一爐“爐火”熄滅,有著近120年生產歷史的重慶鋼鐵廠鋼鐵生產主流程全面停產。重鋼的搬遷有效改善了主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同時為地方經濟發展騰出空間。但是,重鋼的搬遷不是簡單的污染搬遷,而是在搬遷過程中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增加了許多污染處理設施,現在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鋼城”。
????近年來,重慶市政府籌資400億元,先后分6批實施208家企業的環保搬遷。搬遷后,企業總能耗降低了64%,污染物排放減少了近2/3,總產能增長了50%,普遍實現了“搬大、搬強、搬優”的目標。
????重慶市環保局局長曹光輝表示,重慶工業以重工業和制造業為主,歷史原因造成了工業布局不合理,能耗高、污染大的產業比重偏高。近幾年來,重慶市在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同時,還以“創模”為契機,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對傳統產業擠壓、替代或重組,實施工業企業“退二進三”,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產業,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融合。
????在“創模”過程中,重慶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從財政、金融、土地、遷建、環保、稅收等8項優惠政策方面支持落后產能淘汰或對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停止資金支持,又從行政審批方面遏制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落戶重慶,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和“區域限批”。
????與此同時,重慶不斷加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扎實推進傳統工藝轉型升級,著力打造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集群。重慶筆記本電腦制造基地建設歷時僅3年時間,便吸引了惠普、宏碁、華碩、方正等全球著名品牌,富士康、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等六大代工企業先后來渝落戶,已形成“品牌企業+代工企業+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格局。2011年全市筆記本電腦產量達2547萬臺、產值84億美元。
????目前,重慶實現了大工程帶動大發展,構建起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產業結構不斷調優、調高、調輕,電子、信息、物流等低污染產業蓬勃發展,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
(原標題:重慶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契機探尋環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