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玉樹抗震救災一線,北京奧運會、深圳大運會的現場,都留下了這位民間環保志愿者的微笑和汗水——
11月17日,50歲的共產黨員、民間環保志愿者——臨泉縣黃嶺鎮農民侯現中結束了喜迎十八大環保志愿服務活動,從北京回到臨泉。人們已經很難數清這是他多少次自費外出擔任環保志愿者了。
侯現中是臨泉縣黃嶺鎮上一名牙科醫生,從2008年至今,這位樂觀憨厚的漢子矢志環保,掙了一堆“綽號”和榮譽:“好人侯現中”、“環保達人”、“志愿者釘子戶”、阜陽市“勞動模范”、“安徽省2010年2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2010年“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候選人”......他被選為縣政協委員,他的事跡被編入《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讀本》。
從汶川、奧運會、世博會、玉樹一路走來
2008年5月,侯現中只身前往汶川地震災區參加救災,被安排做衛生消毒和震后環境保護工作。清理遺骸時,他經歷了這樣的場景:石頭下一個小女孩背對著他,背上滿是傷痕,將她抱出來時,孩子已經停止呼吸,手里卻死死捏著一支水彩筆。一瞬間,侯現中的眼淚流了出來。這是孩子的夢想啊!他小心翼翼整理好孩子的身體,含淚把這支筆放在自己貼胸的內衣口袋,他想留個紀念。后來在救災中,與他同住一個帳篷的2位青年志愿者不幸犧牲。
活著的人只有對社會有奉獻,才能對得起逝去的人。侯現中流著淚,在心里默念著,決心把志愿服務當成終身的事業。汶川抗震救援中,他共給了8個人生還的希望。
此后,侯現中把環保作為志愿服務主要內容,多次參加了重大志愿活動。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殘奧會,侯現中兩次前去當了編外志愿者。他的主要工作是撿垃圾、撿煙頭、給人指路等,最多的一天他撿了10麻袋垃圾,給400多人指路。雖然每天很累很苦,但看到奧林匹克公園被打掃得干干凈凈,能為奧運會做點事,為國人爭光,他很欣慰。
2010年4月,正在上海世博會做環保志愿服務的侯現中,得知青海玉樹發生地震,便立即趕往災區。在重災區結古鎮他參加了紅十字會組織的抗震救災活動,投入到裝卸物資、清理垃圾、動物深埋處理、宣傳災后防疫知識工作中。 4月26日,中國紅十字會負責人對侯現中給予了熱情鼓勵。
2011年3月10日,剛剛到達新疆探親的侯現中得知云南盈江發生地震,遙遠的路程隔不斷這位“環保達人”的心。他從石河子出發,連續5晝夜兼程,終于在3月16日下午到達盈江縣城。當天下午,他就裝卸物資、清理道路上的垃圾,一直干到深夜12點多鐘才休息。云南地震災區氣溫較高,消毒任務很重。3月17日一大早,他又背起噴霧器噴灑殺蟲劑,撲殺蚊蠅,進行帳篷和震區環境消毒。
今年7月,北京部分地區發生水災。侯現中直奔重災區房山區十渡鎮。他看到垃圾成堆的地方已生蚊蠅,就主動擔負義務防疫任務。8月4日,他在日記中寫到:“上午打了3桶消毒藥,中午吃了2盒方便面。午飯后,我又噴灑了11個垃圾堆,把1只死雞、一條死狗掩埋起來。 ”除了噴藥消毒,侯現中還幫助受災群眾清洗物資。由于整天背著藥桶打藥,出汗很多,他的衣服幾乎沒干過,貼在身上像針扎似地疼痛。
今年9月,侯現中參加了南陽全國農民運動會環保志愿服務,被評為優秀志愿者,有關部門準備免費安排他去寧夏旅游,他婉言謝絕了,連夜趕赴云南彝良地震災區參加救災。
每次外出參加救災活動,侯現中還積極捐款,少則幾十元,多則數千元。
今年夏季在北京抗洪時,侯現中先后兩次向房山區紅十字會、十渡鎮人民政府捐款1100元,除留一點車費外,返程時他口袋空空。 11月16日,他在京參加環保服務后,買了一張返程火車票,口袋里只剩下4塊錢了。臨行前,他向食堂要了10個饅頭、3根大蔥作為路上的伙食,堅持到家……幾年來,他用于環保設施和志愿服務的花費達4萬多元。
自編順口溜宣傳環保
2010年3月8日,侯現中拉著一輛人力垃圾車,帶著干糧和鍋、碗等生活用品,從家鄉黃嶺鎮出發,徒步去上海世博園。眾多村民沿街燃放鞭炮,自發為他送行。他歷時30多天,沿途宣傳環保,穿破3雙鞋子,行程800公里,安全到達世博園。在世博園廣場,他撿垃圾、擦露天條椅、打掃衛生,忙個不停,還編了一些順口溜在熱鬧地段對人高聲宣講:“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環保大概念。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還得靠咱們大家去環保……”
看到有人站在公共場所的條椅上,侯現中馬上去勸阻,并用毛巾把椅子擦好。他的行為受到了廣泛好評,外國朋友也豎起大拇指連連夸贊:“OK! OK! ”世博園的環衛工人感慨地說:“在這里進行環保宣傳的志愿者中,老侯是最能堅持下來的人了。 ”
侯現中獲得了“上海平安志愿者”稱號。江蘇省環保廳這樣勉勵他:“矢志傳播生態文明,豐富環境保護內容。 ”他被人們稱為世博會義務服務時間最長的外地環保志愿者。
2011年8月10日,侯現中又攜妻子參加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志愿服務。他撿垃圾、散發宣傳單:“撿垃圾,事雖小,方便群眾又環保;講文明,樹新風,不要把垃圾隨處扔……”
“看比賽也得講衛生,不要把垃圾到處扔。這里走,那里看,我手里就是垃圾站……”今年9月,全國農運會賽場外,又響起了這種皖北口音的環保順口溜。
為村民購置45個垃圾桶,常年義務清掃垃圾
侯現中常年義務清掃黃嶺街道并運送垃圾,但他覺得個人力量很有限,便萌生了自購垃圾桶,供村民自覺投放垃圾的想法。
2010年國慶節前夕,老侯去阜陽選購了一批既方便移動又衛生,帶有輪子和蓋子的垃圾桶。他在桶上噴上“共同關愛環境,保護生態家園”的醒目宣傳語和他的電話號碼,以便村民及時通知他清運垃圾。他又編印了1000份宣傳單,介紹怎樣使用垃圾箱和保護街道環境,發給群眾學習。他把每只垃圾桶都印上了編號,選定45戶村民對號進行管理。
“侯現中兩口子買個菜葉子都舍不得花錢,為了保護環境,卻硬省下來幾千元錢給咱村里添置這么些垃圾桶。咱要珍惜這份情,要使用好,愛護好。”發放垃圾桶的9月30日上午,臨泉縣黃嶺鎮黃嶺村村支書侯英當著眾多村民的面,說了上述一番話。那一年國慶節,村民們度過了一個干凈衛生的節日。
2012年春節前,農歷臘月二十八,人們都在忙著辦年貨,而侯現中仍然一如往常,穿著背心,在嚴寒中為村民打掃和轉運垃圾。他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村民,不少人主動前來幫忙。新春佳節,黃嶺集上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衛生環境。一位村民這樣激動地說:“侯現中,好人,咱黃嶺人都記住您了! ”
臘月二十九除夕這天,侯現中拉完最后的第13車垃圾時,年夜飯的鞭炮已經響了。
“對我的環保行動,也有人說我傻。但我覺得能為人們做點事,為環保盡一份力,心里高興。我會一直做下去,直到干不動為止。 ”侯現中說。
發放45個垃圾桶,等于點燃了45個環保火種。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黃嶺鎮義務投身環保做好事的人逐漸增多。馮營村楊莊65歲的村民侯子功,自費2萬多元購置灑水車,義務為黃嶺鎮街道灑水,并與侯現中一起成立了全省第一支鄉村“志愿者義務消防隊”,幾年來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上百萬元;黃嶺村55歲的村民侯立清,幾年來義務疏導交通,為群眾改善了街道交通環境;黃嶺鎮還成立了“燎原環保志愿服務隊”,更多的村民正投入到環境保護中來。(郭金山 曹斌 王曉雨)
(原標題:癡情環保的農民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