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6日電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日前表示,為進一步發揮好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作用,環保部系統謀劃、積極探索在一個區域整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載體和模式,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初見成效,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研討會上,作出如上表述。
李干杰說,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國環境工作取得喜人成績。超額完成污染減排任務,重污染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呈現逐年下降態勢,部分環境質量指標得到比較明顯的改善;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有力淘汰了落后產能,以源頭控制推動了產業優化升級;集中力量解決了一大批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大力實施“以獎促治”政策,扎實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促進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力度空前的環境保護,在理論上豐富和充實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在實踐中積累和擴大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李干杰指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初見成效。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多年的實踐中,通過一個文件、三個階段、六個層級、五大領域,構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推進格局。
第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基礎得到夯實。制定發布了一系列指導和規范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的政策、制度、辦法。連續舉辦七屆生態省論壇,并召開了首次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成為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機制。
第三,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融入各地的發展戰略,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公民的生態文化也得到培育、節能環保意識得到提升,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
第四,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規模不斷擴大。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海南、吉林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生態省建設,超過1000個縣(市、區)開展了生態縣(市、區)的建設,并有38個縣(市、區)建成了生態縣(市、區),1559個鄉鎮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
李干杰稱,總結黨的十七大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有五條經驗貫穿始終:在生態文明的內涵把握上,注重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豐富和完善;在生態文明的實現途徑上,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在生態文明的目標指向上,堅持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體系上,堅持繼承發揚與創新改革體制機制;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方式上,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路。
(原標題:環保部: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工作格局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