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1月30日電(記者 徐樂靜 實習生 王譯萱 通訊員 周英姿)社區出資把一處“臟、亂、差”的廢棄綠地建設成“生態實踐基地”,園內設計的各種環保項目充滿創意,并吸引了許多居民出力出點子。30日,記者了解到,這樣的新鮮事發生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和睦社區,在杭州眾多社區中屬于首創之舉。
30日,杭州和睦社區“生態實踐基地”正式啟動,記者親身探訪了這處生態實踐園,發現這塊面積不大的地方,卻包含豐富的創意。
該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生態實踐園是集“雨水收集利用”、“太陽能能源利用”、“小型落葉堆肥池”、“綠化種植區”以及“淘寶交換置換”等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教育基地。
在現場,社區工作人員逐一為記者講解這些創意的工作原理,以雨水收集裝置為例,是將露天、屋檐的雨水通過管道輸送過濾池內過濾后,再利用水泵將過濾后的水引入蓄水池中,用來觀賞養魚。
該蓄水池處理的工序可謂細致,收集的雨水進行了雙重過濾,雨水首先通過過濾池的濾網、毛刷、紫外線殺菌燈過濾泥沙,再通過過濾網進入到另一個過濾池中,第二個過濾池的生物球、藤棉、毛刷能去除雨水內剩余的污染雜質。
除了雨水處理裝置的別具匠心外,生態園內的太陽能能源利用裝置能利用太陽能滅蚊燈消滅蚊子、羽化害蟲及太陽照明;淘寶交換置區能將居民閑置的物品存放此處,方便居民之間交換利用等。
記者了解到,生態園內的不少設計都是社區居民一起出主意、提意見建造的。和睦街道和睦社區黨委書記李秀娟告訴記者,雨水收集裝置是居民趙天星一手設計制造的,包括購買材料等。
“居民的參與讓生態園的建造節約了不少經費。”李秀娟說,不少居民免費提供生態園的整體規劃設計,及出主意設置各個區塊的裝置項目。
李秀娟還告訴記者,生態環保園所處的地方本是社區保潔人員臨時休息的場所。后來許多居民將自己的廢舊物品擱置到此,慢慢地這里就變成社區的臟、亂、差的地方了,也招致不少居民的投訴。
李秀娟說,經過4月的努力,和睦社區將此廢棄之處利用起來,如今這個生態園是集展示、教育、參與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實踐園。
對于和睦小區建造的生態實踐園,杭州市環保局拱墅區分局副局長陳建松給予了肯定,他認為,生態園可謂是“小公園,大意義”。而這個生態實踐園的建立只是其中一個實踐點,將來拱墅區會更多的實踐點,并串聯起來為居民生態生活帶來便利。
據陳建松透露,今后還將在和睦社區建立代表拱墅區的大氣環境監測點,其中包括PM10、PM2.5及PM1等裝置,另外還將在莫干山路建立垃圾分類示范點。“目前,李家橋河生態項目正在治理中。”(完)
(原標題:杭州一小區首創生態園 居民“操刀”設計環保裝置)